學者:全球區域整合呈雙軌化 臺灣恐兩軌都落空
(亞洲各經濟體簽署FTA的覆蓋率,臺灣僅11.06%,遠低於新加坡的93.96%。資料來源/劉大年)
臺灣經濟依賴出口,卻在全球區域整合中完全迷路。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暨研究員劉大年29日指出,全球區域整合的新形式走向雙軌化,各別國家會與不同單一國家簽署FTA,也會爭取加入CPTPP的大型FTA,CPTPP成員國佔臺灣總出口約四分之一,但臺灣不僅沒有加入CPTPP,FTA覆蓋率僅11.06%,遠低於新加坡的93.96%,等於臺灣出口廠商面臨無法享有低關稅、還處處受到「非夥伴」的法規限制。
劉大年在北威論論《RCEP,臺灣的挑戰》中,提出臺灣因應全球區域經濟整合新情勢的應有作法。
他指出,RCEP有15個經濟體,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時候只有10國,各成員國陸續加入生效的行列,到今年6月2日菲律賓是最後一個正式生效的國家,「國內似乎已遺忘RCEP」,也一直說RCEP不重要、臺灣不需要加入這個低品質的自由貿易協;根據統計,去年臺灣出口到RCEP佔臺灣總出口大概7成,這七成中有40%轉到中國大陸,且澳洲、日本等7個國家都是RCEP成員,也是CPTPP成員,這代表除了美國以外,參與區域貿易協定仍是國際主流,各國仍搶着簽署,深怕落後會發生骨牌效應。
劉大年亦以越南爲例,越南比臺灣晚加入WTO,人均所得大概只有臺灣的十分之一,開放程度遠不及臺灣,都勇敢的加入RCEP和CPTPP兩個大型貿易協定,這兩個協議未來會彼此競爭新成員,以擴充版圖,相對於歐美,亞太地區將是全球區域整合的新亮點,臺灣以後有機會了,當然應該去積極爭取,「但還是要看臺灣對於區域整合的因應了!」
此外,劉大年亦認爲,政府也必須思考「建構全面性臺美中貿協議」,目前臺美21世紀經貿貿易協議當中的12項需求,是美國人提出來的,臺灣應該向美國提出臺灣的需求,例如供應鏈整合,對臺灣多麼重要,「怎麼可能在臺美21世紀經貿貿易協議中缺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