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DeepSeek樑文鋒

AI大模型DeepSeek憑藉好用、開源、免費三大特點火爆全球,成爲史上最快突破3000萬日活躍用戶的APP,如今當下各行各業都在被DeepSeek化。

而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在爆火之前,外界知之甚少,它極少出現在媒體報道、獵頭招聘、同行調研之中,也從未像“AI六小龍”那樣激起過市場的水花。

它的創始人樑文鋒同樣爲人低調,網上關乎他的資料只有寥寥數語,能查到的公開演講次數更是屈指可數。

就算是大模型行業的從業者,在談論起DeepSeek時也並沒有特別在意。“2023年時在獵頭的推薦裡看過,但當時壓根沒關注”,一個大模型從業者稱。“過去幾年時間,焦點集中在大模型‘六小龍’身上,對DeepSeek的研究侷限於過往的產品上。”一位投資經理稱。

可現在則完全不同了,同行、投資機構們都在尋找樑文鋒。

“準確來說,我們是在DeepSeek開源推理模型DeepSeek-R1之後,開始格外重視這個產品”,上述大模型從業者稱。DeepSeek-R1 開源後,衆多業內人士重新審視 DeepSeek的技術實力。

與此同時,投資機構們紛紛行動起來,千方百計地試圖接觸更多與DeepSeek相關的人員。“我們當然想見到樑文鋒”,一傢俬募投資機構的投資經理稱。

但就像爆火之前那樣,DeepSeek和樑文鋒依舊隱身在這波熱潮中,沒人能輕易找到他們的蹤跡。

一天近百人造訪DeepSeek辦公地

“戒備森嚴”,這是在匯金國際大廈某公司工作的一位員工,春節後復工首日最直觀的感受。2月初,當她踏入大廈,便敏銳察覺到安保狀況已截然不同,嚴格程度遠超以往。“後來聽安保人員告知,原來DeepSeek和我們在同一棟樓辦公。”

隨後的一週時間,伴隨着DeepSeek的熱度飆升,匯金國際大廈成爲了炙手可熱的 “打卡點”。一位大廈工作人員稱,最多的時候一天前來造訪人員有近百位。

可這些“造訪人員”,大都只留下了敗興而歸的背影。“儘管網上能查到DeepSeek的具體辦公地址,但安保人員都不會透漏其所在的具體樓層,更別期望能見到他們的員工了”,上述員工稱。

尋找DeepSeek和樑文鋒的造訪人員中,久違地嗅到市場機遇的投資機構們也在發力。

一位投資經理告訴Tech星球,找到DeepSeek工作人員,甚至創始人樑文鋒的聯繫方式都不難,但難在和他們進行溝通,“通過過去在AI行業積累的人脈,我加了幾個DeepSeek的員工,但沒得到太多的反饋。”

另一位投資經理也表示,過年期間都在想辦法聯繫DeepSeek,但實在沒什麼結果。

一時間,那些曾在不同場合、以不同方式與DeepSeek有過交集的人,無論關聯多麼微不足道,都成了衆人競相挖掘的“富礦”。

一位曾爲DeepSeek發過招聘需求的獵頭稱,“DeepSeek最熱的那幾天,我被不少人問過DeepSeek相關的問題,有的是打聽招聘需求,有的則是打聽這家公司的情況。”

而一位曾被DeepSeek邀約前去面試的從業者,在和周圍朋友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後,也被不少“陌生人”添加了微信。

外界近似狂熱的關注包圍了DeepSeek這家企業,但它從始至終沒有向外透露出期待交流的信號。

春節後復工不久後,DeepSeek通過匯金國際大廈物業對外反饋,婉拒了所有采訪請求,表示將專注於自身的研究與發展。從爆火至今,樑文鋒也只短暫出現在公衆視野。

但儘管如此,圍繞DeepSeek和樑文鋒過往經歷的相關討論依舊火熱。

“節後一個月,我們的工作還是圍繞DeepSeek研究展開的”,上述投資經理稱,他幾乎看完了過往樑文鋒和DeepSeek的所有公開資料。

在社交平臺上,關於DeepSeek和樑文鋒的討論也在持續涌現,從技術宅們探討DeepSeek模型的架構優化,到商業人士分析其潛在的市場估值,大家的熱情不減。

隨着外界對DeepSeek和樑文鋒的探尋愈發深入,這家過去名不見經傳的企業似乎變得更加神秘,每個人都想解開圍繞在它身上的諸多謎團。

投資機構與DeepSeek:融資熱潮下的錯位博弈

相比外界好奇的目光,一級市場的投資機構們嗅到的則是金錢的味道,他們最終是想擠進DeepSeek的投資者行列。

就連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對AI投資的態度,也因爲DeepSeek發生了逆轉。朱嘯虎曾表示不再投資大模型公司,但DeepSeek改變了他對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懷疑態度。

他在接受騰訊新聞訪談時稱,如果DeepSeek開放融資,他肯定會參與投資,因爲“見證人類AGI的誕生”意義重大。甚至於,他表示價格已經不太重要了,關鍵是參與在這裡面。

另一位投資人也表示,如果真的能參與到DeepSeek的投資中,誰還會去糾結價格和份額呢?

可是,與一級市場投資人們表現出的熱切不同,過去DeepSeek都未曾有過外部融資的記錄,而當下,也沒有釋放出需要融資的信號。

根據企查查顯示,DeepSeek背後的杭州深度求索公司,樑文鋒直接、間接持有84.29%的股份,他擁有對DeepSeek的絕對錶決權。

爆火之後,不少投資人找上了DeepSeek負責IR(投資者關係)的團隊。其中一位PE(私募股權)投資人稱,他們一直在與DeepSeek接觸,希望能夠獲得投資份額,但DeepSeek清晰地表示:目前並未開放融資。

在樑文鋒個人從業的履歷中,錢似乎並不是阻礙其創業的核心因素。樑文鋒旗下量化對衝基金幻方量化的利潤支撐了其對DeepSeek的投入。

幻方量化成立於2015年,最初的主體是浙江九章資產,2016年又成立了寧波幻方量化。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7月31日,浙江九章資產管理規模在100億元以上;截至2024年4月26日,寧波幻方量化的管理規模也達到100億元以上。

雄厚的資金實力,使得樑文鋒在投身DeepSeek發展時,擁有了相對寬鬆的資金環境。

但DeepSeek依靠自身資金支撐發展的模式,以及在市場上日益攀升的熱度,也讓不少投資人望而卻步。

“一方面是對方多次明確了不融資。另一方面,根據現在DeepSeek的熱度,它的估值肯定超乎我們能承受的定價,投不起”,一位PE投資人稱。

按照彭博調研分析師對DeepSeek中位估值的預測,DeepSeek的估值可能達到300億美元。而這個價格近乎當下“AI六小龍”估值的總額。

但樑文鋒並非沒有考慮過融資,在“暗涌Waves”在2023年對樑文鋒的專訪中,他透露曾主動與多方出資者交流,試圖引入資金助力DeepSeek發展。但洽談讓矛盾凸顯 —— 風險投資(VC)機構受退出機制限制,急於讓項目商業化以快速回籠資金、獲取收益。

而樑文鋒爲DeepSeek規劃的發展藍圖,核心是“研究先行”。這種理念差異,成爲橫亙在DeepSeek與VC間的巨大阻礙。即便是今天,這一矛盾也不能輕易化解。

等待下一個DeepSeek

3月1日,DeepSeek團隊的知乎賬號發佈了第一條動態,首次對外公佈了DeepSeek-V3/R1推理系統的優化技術細節、成本利潤率等關鍵信息。

基於理論計算,DeepSeek稱其AI模型的推理服務有545%的“成本利潤率”。這意味着,每花費1美元成本,DeepSeek就能賺取5.45美元利潤。

但545%僅僅是一個理論數據,實際上“夜間折扣”、“V3低價策略”、“網頁/App免費入口”都是影響這個數據的因素。

545%這個理論上的數據,就像當下的DeepSeek所處的最佳境遇,誰也不知道它能否持續,以及持續多久。

一位大模型行業從業者告訴Tech星球,DeepSeek面臨的挑戰已經來了,“DeepSeek這次讓市場震驚,其實代表的是開源的勝利。”

在他看來,開源模型一方面要持續推出能與閉源模型比拼的產品非常難,另一方面,開源模型企業也避不開商業化和變現的話題,它要想持續下去,必須找到變現的方式。

不久前,心資本的合夥人吳炳見在社交媒體上發了一段感慨:稱他去年的時候去問DeepSeek的人,“爲什麼你們的模型做的那麼好”,對方回答說因爲我們老闆自己讀論文、寫代碼、做招聘,時間花在哪裡,哪裡就容易出效率。

面對下一輪的挑戰,DeepSeek團隊不容有絲毫懈怠。“他們團隊肯定要打起精神做大模型各種技術問題的探索,不然可能也會落後”,上述從業者稱。

而對於錯過了DeepSeek的投資人們而言,當下正是他們重新審視過往影響投資決策關鍵因素的時刻。

一位投資人反思,比如看團隊,樑文鋒的團隊是有着量化基金背景的團隊,做AI開源模型,這不符合過往的經驗。再比如,看商業模式,風險投資傾向於明確的商業路線,但就算在今天,也很難看清DeepSeek未來的商業走向。

“DeepSeek的爆火,給了我們一次重新思考的機會”,在他看來,DeepSeek打破了過往投資的常規認知,修煉出更強的前瞻性與包容性,纔是不錯過下一個DeepSeek所需要的能力。

但無論如何,DeepSeek打破巨頭了在AI領域的敘事,現在投資人們迫切希望在下一個DeepSeek出現之前,抓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