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大富/大聯盟修改規則真能讓比賽更精彩嗎?

▲大聯盟主席,曼弗瑞德(Rob Manfred)。(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閻大富/文字工作者,政戰學校新聞系畢,曾任職國防部軍事新聞通訊社、漢聲電臺,6年中華職棒轉播經驗,退役後任中廣記者。

大聯盟爲了縮短比賽時間又想改規則,但,有用嗎?

隨着春訓逐漸接近尾聲,臺、日、美等國的2019職棒新球季也進入倒數。日職火腿隊今年加入了中職「四割男」,號稱「大王」的王柏融。他不僅要證明自己的實力,也是日職檢驗臺灣一級打者的指標。能否有好表現?就看他面對強度更高投手和比賽的調適功力了。

美國職棒大聯盟今年春訓就破紀錄有九名臺灣球員參加。陳偉殷站穩馬林魚先發輪值。林子偉有望成爲紅襪內、外野超級工具人,關鍵在打擊。即使小熊曾仁和、印地安人張育成、朱立人胡智爲、江少慶、運動家王維中及遊騎兵黃暐傑應該都從小聯盟出發,但隨時可能上大聯盟的想像,就已經讓臺灣球迷期待。

眼尖的球迷可能已發現,大聯盟從今年春訓開始,在本壘後方兩側看臺前緣處,也有的在外野計分板上,多了個20秒的計時器。這是大聯盟官方爲了縮短比賽時間,正在考慮推行的新規則。計時的限制是20秒,除了每打席的第一球界外球或暫停之外,投手每一球都要計時。只要在20秒內未進入投球準備動作,或者打者未在倒數5秒前站上打擊區,未來都會被罰,計時從捕手將球回傳給投手開始。這項限制投手出手時間的新規定,其實小聯盟從2015年就已經上路。不過,聯盟主席曼佛雷德(Rob Manfred)除了希望球員工會同意再實施外,可能還會給球員一些時間適應,開始改記警告而不會直接處罰。

依據棒球資料分析網站「Fangraphs」統計,大聯盟現今所有先發投手中,沒有一人的平均每球出手時間在20秒內,所有投手平均出手時間大約爲23.5秒。其中,出手最慢的是道奇牛棚投手巴耶茲(Pedro Baez),平均每31.1秒才投一球。

而平均每球出手時間最接近聯盟新規定的先發投手,是紅雀馬丁尼茲(Carlos Martinez)的20.1秒。

臺灣球迷最多的洋基隊投手羣,可說是大聯盟的慢郎中。如果不用計時器,他們現在的先發投手沒有一個能在20秒之內投球,田中將大每一球平均花掉26.1秒、沙巴西亞(CC Sabathia)則爲24.8秒。

田中將大並不喜歡這項新規則,他提到,「每次投球之間的時間,是在思考下一球怎麼投,我想打者也同樣在思考,這也是棒球之所以有趣的地方。」但在去年所有投超過150局的投手中,田中還只是排名第三,排名第一的紅襪左投普萊斯(David Price)長達26.7秒,第二的太空人王牌投手韋蘭德(Justin Verlander)也有26.3秒。包括華盛頓國民先發王牌投手薛則(Max Scherzer)、道奇強投(Clayton Kershaw)這些名人堂級的大投手都反對這項新規則,主要是怕會破壞長久以來習慣的投球節奏,薛則更認爲,「這是在破壞棒球的本質。」

其實大聯盟爲了讓比賽更公平、時間更緊湊並保護球員,近年已增修多項規則。爲了減少裁判誤判,讓總教練每場比賽有兩次可要求電視輔助判決,改判成功則繼續保有挑戰權九局正規比賽只能暫停六次。滑壘不能改變途徑或針對防守球員,也就是所謂的「二壘衝撞」規則。而捕手(或其餘接球員)未持球時,不得站在跑壘進本壘的路徑,甚至完全擋住本壘板,跑者也不得故意強行衝撞已持球進壘線觸殺的防守球員。2011年巨人隊捕手波西(Buster Poesy)在被衝回本壘的馬林魚庫辛斯(Scott Cousins)撞擊嚴重受傷,故此規則也被稱爲「波西條款」。

▲巨人隊捕手波西(Buster Poesy)。(圖/駐美特約攝影李宏政攝))

這些修改的規則本質上並沒有改變棒球比賽中的基本元素(如場地大小),但大聯盟官方的野心不僅於此,已經將歪腦筋動到增加機器主審判定好球帶、拉遠投手丘到本壘板距離和加大壘包等措施。由於球員工會反對,於是今年轉與「大西洋獨立聯盟」簽約試行多項新規則。主要項目有「投手丘後退兩英呎」(60.96公分)、「一任投手必須投滿三人次」、「以TrackMan系統幫助主審判好壞球」、「投手投球出手前,內野左右兩邊必須各有兩名防守者」(等於禁止防守佈陣)、「只有換投與受傷能喊暫停上投手丘」、「將壘包邊長從15英吋(38.1公分)增加到18英吋(45.72公分)」、「攻守交換與換投時間從2分5秒減少到1分45秒」等。不論是哪一項改變,都會永遠改變美國職業棒球甚至全球的棒球比賽。

其中有幾項變革引發很大爭議。如投手板到本壘距離從60呎6吋(約18.44公尺))拉遠至62呎6吋(約19.05公尺)。如果將美國職棒126年來從未改變過的投球距離增加,結果肯定會讓投手球速變慢、三振變少,而打者打擊數據將大幅上揚。根據「ESPN」統計,當打者面對每小時92至93英哩的球速時,打擊三圍平均數據爲2成72、3成61、4成74(打擊率/上壘率/長打率),而面對95至96英哩的球速則降爲2成46、3成30和4成06,可見完全是項討好打者的變革。

而一任投手必須投三人次才能更換,則等於變相取消中繼「一人投手」的調度,也是有利打者的改變。加上禁止投手丘會議、增大壘包,全都是衝着投手而來。

換言之,大聯盟想盡辦法要壓制投手的威力,認爲投手太強,比賽就不好看,加大壘包可以減少跑壘受傷,也讓跑者比較容易上壘。

而投手唯一可以寄望的是增加所謂「機器主審」的電腦輔助判決來減少誤判。2018年球季判決的正確率爲91.1%,每位執法者好球帶認定不同且總有看錯時,因此,機器輔助很有機會實施。但電腦輔助還是有缺點,以擊球區域來說,身高201公分的賈吉(Aaron Judge)和168公分的奧圖維(Jose Altuve)好球帶(K zone)高低完全不同,電腦要以何基準去判別,還有待觀察。

大聯盟官方想要縮短比賽時間、讓打擊更容易發揮增加比賽精彩度,處心積慮打「修改規則」主意。但筆者認爲,一場扣人心絃、緊張精彩,總得分五到七分內且一分差,或是一比○的投手戰,比一場高比分的打擊大混戰實在好看太多太多。

近年大聯盟投手球速越來越快,動輒150公里以上起跳,甚至先發投手有160公里的速球已不在少數,但各球隊的單季全壘打總數卻也不斷在創新高,這是打擊風格、揮棒軌跡轉變形成的應對。同時,不論投手或打者,球員體能肌力早已超越過往,放手讓矛與盾彼此間良性競爭,自然就會呈現出更高張力精彩的比賽,刻意限制某一方的發揮,只會因噎廢食,顧此失彼。

況且,更動幾項棒球一百年多來的從未改變的場地基本條件,恐將讓大聯盟長久以來建立的輝煌歷史,以及所有珍貴的棒球數據記錄全部歸零重來。這真的是球團、球員和球迷所希望看到得局面嗎?爲了比賽可看性費盡心思且看似有些走火入魔的大聯盟官方,下決定前真的要謹慎三思啊!

熱門點閱》►等了百年的復仇!道奇尬上紅襪,一場「世紀豪門對決」

►看更多【閻大富】專欄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