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總局整治“霸總”微短劇 拜金炫富該“斷流” 短劇不能光靠“爽”|有一說一
□賴芳傑
據經濟觀察報,11月22日,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發佈管理提示,指出要不以“霸總”之類字眼作爲片名吸睛引流,嚴重脫離生活實際和現實邏輯的情節正將此類微短劇推向過度娛樂化泥潭。文件指出,防止存在刻意通過拜金、炫富、炫權、享樂等製造爽點,對主題的把握和主角的塑造偏離主流價值導向,以及宣揚不勞而獲、一步登天、一夜暴富的人生觀、價值觀等問題的微短劇上線播出。
微短劇單集通常不超過10分鐘,雖然時間短,但從誕生就自帶劇情誇張、衝突激烈、高能反轉等“爽感基因”,不僅快速吸睛,還能激發觀衆好奇心。不少觀衆在吃飯、通勤的碎片化時間裡觀看,獲得了感官上的爽感、心理上的快感。部分從業者爲了迎合流量算法,持續製造爽感,生產出偏離健康價值觀、違背事實邏輯、劇情浮誇俗套的低俗劇情。從題材上看,穿越、復仇、霸總、逆襲、豪門等爆點素材多有“撞車”,劇情套路不乏“富二代寵嬌妻”“闊太手撕小三”“廢柴翻身”等,有些劇甚至還擦邊低俗色情。
長此以往,這些低俗的“工業糖精”“電子榨菜”持續輸出扭曲的價值觀,如不勞而獲、炫富拜金、色情犯罪等,容易誤導正在成長的青少年,導致未成年人對金錢形成錯誤認知,好逸惡勞、貪圖享樂,也容易激化矛盾、製造衝突。
短劇不能光靠“爽”,拜金炫富必須“斷流”。網絡平臺主動擔起社會責任,優化算法機制、審覈機制,提升內容審覈的精準性。微短劇從業者應該正確認識到,短劇的生命力在於優秀的內容,靠炫富博流量註定是一條死衚衕。10天出劇本、一週完成拍攝,低俗“爽感”可以帶來一時的快感,但無法對人產生持久的審美吸引力。從業者如果不對創作進行長遠規劃,那麼終會被用戶和時代拋棄。在“霸總”類微短劇野蠻生長的同時,一些短劇佳作也撬動了大流量。比如去年最火的微短劇之一《逃出大英博物館》,短短18分鐘的奇幻冒險,爲流落海外的中華文物發聲,贏得國人共鳴。這說明,內容精品化的微短劇,可以爲產業鏈正向賦能,也值得擁有更廣闊的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