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佛山:廟會辦出新花樣
來源:光明日報
【文化中國行】
3月29日至4月1日,廣東佛山一年一度的祖廟廟會在位於禪城區的祖廟博物館開幕。
今年廟會充分展現深厚的嶺南文化底蘊、融合傳統民俗與現代創新,在爲市民遊客帶來精彩紛呈非遺體驗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以民俗發展賦能城市經濟新路徑。
非遺巡遊共有11大方陣參與,包含國家級非遺順德人龍舞、省級非遺沙灣飄色等嶺南特色傳統項目,又兼具貴州黔東南州佛山對口幫扶地區“苗山侗水”的特色文化。黔東南州的特色民族文化方陣以絢麗服飾、動感舞姿與獨特樂韻,呈現了黔東南多彩民族文化,彰顯了中華民族團結共融的時代風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最嶺南”方陣首次面向全社會招募國潮達人、非遺傳承人、創意團隊等市民代表參與。
今年的萬福臺粵劇表演,粵劇風華名家薈萃,一級演員李淑勤、陳韻紅帶來經典劇目《瓊花煥彩》《昭君出塞》。兩位粵劇名家的精湛表演,讓戲迷們大呼過癮。遊客陳先生稱,在這場演出中感受到了“南國紅豆”的無限魅力。
在祖廟博物館慶真樓廣場,佛山木版年畫、佛山剪紙、佛山獅頭、石灣陶塑等14項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攤位前,市民遊客與非遺傳承人“零距離”互動。“日常會在工作室舉辦開放日,讓公衆瞭解獅頭的文化,體驗獅頭的製作。”佛山獅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黎婉珍表示,這些年非遺周邊產品不斷“上新”,希望能讓更多的年輕人關注並喜歡上這些文化瑰寶。
廟會期間,祖廟博物館特別加設三天夜間開放。夜幕下的祖廟,粵韻悠揚,醒獅騰挪,古色古香的建築與燈綵交相輝映。
佛山市禪城區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禪城區正積極推動文旅賦能模式,把傳統的文化場所進一步活化爲文旅消費場景,以嶺南文化習俗推動城市格調提升與場景提升。持續在嶺南非遺文化中挖掘提升當代IP,把老故事講出新花樣。
(記者 雷愛俠 吳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