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成功建立敦煌歷史時期沙塵天氣活動強度序列

新華社蘭州6月4日電(記者崔翰超)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瞭解到,該院研究人員基於歷史文獻和現代觀測資料相結合的方法,成功建立了敦煌歷史時期沙塵天氣活動強度序列。  研究結果表明,敦煌地區沙塵天氣強烈且頻發時期主要集中在280年至351年、1440年至1550年、1720年至1840年、1900年至1952年4個階段,與周圍地區自然代用資料所反映的沙塵高發時期基本一致,且大致對應於乾旱、寒冷時段。  該項研究負責人、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柳本立介紹,此次研究收集了來自敦煌遺書、漢簡以及多種史籍、地方誌中的沙塵天氣記錄,建立了河西走廊沙塵傳輸路徑上不同地區沙塵暴發生的強度和概率關係,從而將傳輸路徑上的酒泉、張掖、武威等地的歷史時期沙塵天氣記錄對應到敦煌地區,共獲取了143條記錄、83個年代數據,初步形成了敦煌地區過去兩千年的沙塵天氣活動強度序列,並與鄰近地區的樹輪、冰芯等氣候代用指標研究結果進行對比,分析了歷史時期沙塵天氣的時空分佈與氣候條件變化的關係。而敦煌原有歷史資料中,有確切年代的沙塵天氣記錄僅有5條,且主要集中於近代。  研究敦煌歷史時期沙塵活動將爲敦煌乃至整個西北地區歷史時期氣候環境的研究提供更充分的數據支撐,對於該地區的氣候環境治理和文化遺產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期刊《中國沙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