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行星健康飲食能讓排放量大降 17%

暑假通常是點燃燒烤爐火的絕佳時機。

但伯明翰大學的科學家表示,我們不應選擇香腸和漢堡,而應選擇蔬菜串。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他們聲稱採用“行星健康飲食”——主要由水果、蔬菜、穀物、植物性蛋白質和不飽和油組成——有助於拯救地球。

對於肉食愛好者而言,不幸的是,這種飲食僅包含極少的奶製品和“動物源性蛋白質”,比如雞蛋、魚和肉。

研究人員估計,如果全世界每個人都採用行星健康飲食,與食物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下降 17%。

與純素食主義或素食主義不同,行星健康飲食大幅減少了肉類攝入量,而非將其完全消除。

專家建議把‘動物源性蛋白質’(肉和魚)的攝入量控制在我們總食物攝入量的 3.6%。

同時,奶製品攝入量相同——3.6%——而飲食的其餘部分包括全穀物(17%)、植物源性蛋白質(如豆腐和堅果,11.7%)、不飽和植物油(9.5%)、添加糖(3%)和澱粉類蔬菜(1.5%)。

研究人員在其論文中稱:“若全球推行行星健康飲食,當前全球每年的飲食排放量將降低 17%。”

[這主要]歸因於從紅肉向豆類和堅果的轉變,將其作爲主要的蛋白質來源。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家庭食品消費以及與食品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進行了研究。

依據研究結果,當下全球 56.9%的人口存在“過度消費”的情況——意思是他們食用 過多的肉和奶製品。

倘若這大多數人採用行星健康飲食,與食品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中的 32.4%將會被削減。

總體來講,中國(排放量佔比 13.5%)和印度(佔比 8.9%)是全球飲食排放的最大貢獻國,因爲這兩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長久以來,科學家們一直毫不避諱地指出,人類對肉類、魚類和奶製品,特別是牛肉的喜愛,帶來了巨大的碳足跡。

動物農業致使全球變暖,這是由於牲畜及其供應鏈所產生的甲烷、一氧化二氮和碳的排放。

此外, 爲給養牛騰出空間而實施的森林砍伐行爲致使吸收二氧化碳的樹木數量減少。

“食品系統約佔全球人爲(人類活動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的三分之一,”研究作者發出警告。

“要是不努力降低與食品有關的排放,氣候目標就無法達成。”

據該團隊所述,當下美國、澳大利亞以及西歐(包含英國)在世界範圍內屬於肉類消費量最大的國家。

同時,印度、印度尼西亞以及東南亞其他地區等國家是對肉類消費最不熱衷的國家之一,而是選擇了更多的穀物或乳製品。

不出所料,較爲貧窮的東方國家相較於大量食用肉類的發達國家,更側重於消費大米和大麥這類穀物。

因此,研究人員指出,世界上“並非每個人”對與食品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的貢獻都是平等的。

該團隊承認,許多較貧窮的國家無力大規模地改變肉類消費方式。

尤利·山博士表示:“我們應當設法減少富裕國家對排放密集型產品的過度消費,比如澳大利亞和美國的牛肉,尤其是那些過度消費的富裕消費羣體。”

“這將有助於實現顯著的健康和氣候效益。”

引入激勵措施,例如交通燈式的排放標籤,並擴大低排放密集型產品(如素食食品)的供應,可以鼓勵消費者改變飲食。

減少溫室氣體對於防範氣候災難 至關重要——當然,食品行業只是衆多排放源中的一個。

他們認爲,最終,由於溫室效應,地球會變得過熱,從而導致大面積的中暑和死亡,沿海城市會因極地冰層融化而洪水氾濫 ,還會出現糧食短缺的情況。

該研究已於今日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