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造城新組合能否再度成功?
新鴻基此前公佈的南站核心區TOD項目效果圖。大型體育場館加交通樞紐的頂級流量組合將讓整個南站地區的發展加速。
隨着3月26日廣州足球公園項目全面開工,廣州南站商圈也迎來一塊重要的拼圖,形成了自帶頂級流量的“足球公園+南站”功能組合。
在廣州城建歷史上,這種“體育場館+交通樞紐”的組合曾經是引導城市空間擴張的重要手段,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體育中心+東站”的搭配開啓了天河商圈的黃金時代,造就了這個如今年銷售額達6000億、商業面積達240萬平方米、擁有14家大型商業綜合體的華南第一商圈。
細看之下,“足球公園+南站”和“體育中心+東站”其實有許多相似之處。除了都是頂級流量樞紐、都位於城市功能拓展主軸線之外,聯通香港也是兩者的一大共同點,兩者差異主要在佈局和城市景觀等細節層面。
這些相似之處或許也能讓“體育場館+交通樞紐”的造城組合再一次在廣州南站取得成功,爲廣州在城市南部再造一個大灣區的門戶樞紐。
01
造城組合首次成功 以天河路爲軸線的華南第一商圈形成
從大型體育場館選址的一般規律出發,中心城區和城區近郊往往會成爲最先考慮的選項,城區遠郊則通常因爲日常客流太小導致賽用利用率低而排在最後。對照這一規律,天河體育中心和廣州足球公園大致都可以歸類爲城區近郊類。
1984年作爲“六運會”主場的體育中心選址天河的時候,廣州城區的經濟重心還在越秀區傳統中軸線和環市路一帶。1984年獲國務院批准的《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第14版確定城市新發展方向是沿珠江北岸向東至黃埔,開發建設新區天河正是其中的重點。在這一版總規的指導下,1987年天河體育中心順利落成,爲城市新中軸線落下第一塊拼圖。
此後在1993年,爲了疏解和減輕廣州火車站的客流壓力,天河另一個流量樞紐廣州東站開始動工,3年後東站建成,一舉承接了廣深、廣九、廣梅汕鐵路的運輸任務,連接起廣深港這條黃金走廊。
在東站建成投入使用的1996年,當時國內最早綜合購物中心之一天河城也同步開業,成爲整個天河商圈第一個落成的商業綜合體,此後整個商圈也跟隨着廣州乃至全國的經濟騰飛而加速發展:2005年正佳廣場落成、2006年廣百中怡店加入、2010年萬菱匯廣場迎客、2011年太古匯開業……
至此,一個總面積約4.5平方公里、以天河路爲軸線的華南第一商圈也正式落成。
天河區政府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如今的天河商圈的商業面積達240萬平方米,日客流量約150萬人/天,集聚了14家大型商業綜合體、6家數碼消費綜合體、3家地下商業綜合體,2023年商圈的銷售額達6000億。
回望這段歷程,天河商圈的成功背後離不開幾大重要因素的支撐。
首先無疑是符合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的方向,正是由於上世紀90年代廣州大力推動城市向東擴張,當時的天河區才能獲得“體育中心+東站”兩大流量樞紐項目的落地,這一組合也引領了整個商圈的發展.每逢重大賽事和大型演唱會期間,沿着東站和地鐵交通網絡蜂擁而至的客流不僅帶旺了整個商圈的消費,也一次又一次推高了商圈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此外,天河商圈的最終成型還需要足夠的聚集效應,各種商業綜合體和甲級寫字樓要相對密集,具備休閒辦公商務文旅購物等綜合功能,還要有高品質的地標型城市景觀和公共空間、高容量的軌道交通網絡作爲關鍵配套。
從上述因素出發考察南站商圈的發展前景也格外具有借鑑意義。
02
兩大組合的細節差異 新組合串聯成高品質城市空間難度更大
對比“體育中心+東站”這對組合引領天河商圈的發展之路,“足球公園+南站”的搭配既有很多相似之處,在一些細節上也有些許不同。
相比體育中心建成9年之後才落地廣州東站,這次是南站落地14年後,足球公園項目才全面動工,預計要明年才能投入使用。建成時序的差別也是此前南站商圈此前未能充分成長起來的原因之一:沒有重大體育設施的功能配套,先落成的南站只能是一個旅客乘車的地方,難以成爲文體休閒的城市綜合空間。
另一個差別是足球公園和南站的相對位置使得兩者串聯成高品質城市空間的難度更大。
由於南站的高鐵軌道線呈西北至東南方向穿行,南站周邊空間的開發只能避開這一走向,沿着東北和西南方向進行,爲此2019年市規劃部門公佈的《廣州南站核心區域設計》將南站地區的發展中軸也設計爲一條從東北到西南的軸線,而足球公園的位置在南站以東5公里處,並不在這條軸線的方向上,這也意味着南站和足球公園之間的空間景觀較難融爲一體。
而體育中心和東站則完全不存在這一問題:體育中心正好位於東站的南側,兩者本身就在一條共同的南北發展軸線上,天然形成了良好的城市景觀,這也是此後兩者共同構成城市新中軸線北段的重要原因。
03
兩大組合的更多相似 地處城市空間拓展主軸線+軌道交通+聯通香港
不過,和這些細節上的差異相比,這兩個組合在相似之處要更多。
首先是兩者都處於不同時期城市空間拓展的主軸線上:當年“體育中心+東站”位於城市東擴的軸線上,而今天的“足球公園+南站”則處於廣州南拓的主軸線上。
兩者也有高容量的軌道交通網絡作爲流量支撐:目前最高日均客流量高達70萬人次、一小時通達大灣區各市的南站甚至比東站更勝一籌。
兩者都具備聯通香港的優勢:東站具有廣九直通車的便利,而南站則擁有廣深港高鐵的速度,未來南站還將圍繞服務港澳佈局專業服務基地。
近年來,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政策利好加持下,南站商圈的成長正在加速,逐步告別此前單一的交通樞紐功能,各種配套的商業商務功能正在逐步完善。
2021年4月,南站核心區TOD地塊由新鴻基摘得。這個巨無霸項目由位於南站東北和西南兩側的多個地塊組成,佔地超32萬平米,計容建築面積近92萬平米。整個項目採取“商務+交通”的總體佈局,功能上融合公共交通、辦公、商業、酒店及公共空間於一體,多種業態功能彼此滲透。未來將打造空中花園和7棟超高層建築,其中包括兩個限高分別爲200米和180米的地標項目。
再加上本次全面動工的廣州足球公園項目,南站商圈的綜合功能、聚集效應、高品質的城市景觀等此前的缺失已經不復存在,大型體育場館加交通樞紐的頂級流量組合也將讓整個南站地區的發展迎來加速。
按照設計方案,廣州足球公園的容量爲7.3萬人,是國內最大的專業足球場,建成後可滿足世俱杯、世界盃等國際賽事、大型演藝活動的需求,未來還將配套體育主題的城市綜合體以及戶外體育公園等。
在本次廣州市城投集團宣佈球場全面開工後,預計明年就能建成投入使用,到那時南站也將徹底告別高鐵車站的單一功能,向大灣區門戶樞紐的目標邁出重要的一步。
數讀
商業面積達240萬平方米,日客流量約150萬人/天,集聚了14家大型商業綜合體、6家數碼消費綜合體、3家地下商業綜合體,2023年商圈的銷售額達6000億。
採寫:南都記者 魏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