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爐、薑母鴨補冬聖品的前身! 1980年代街邊林立的「香肉店」

路旁有販賣香肉的攤販。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4/12/11 本報記者攝影)

爲了抵禦寒冷的冬天,現代人通常會選擇享用羊肉爐或薑母鴨來補充元氣,鴨肉、羊肉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加上藥膳的進補成分,成爲不少人的進補首選。然而,在吃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補冬前,吃「香肉」曾風靡一時。

香肉即爲狗肉。漢人從很早之前就有吃狗肉的習慣,1980年代臺灣也曾流行吃狗肉度過寒冬,但隨着時間進入1990年代,受西方飲食文化的影響以及保護動物的重視,越來越多人開始反對或拒絕食用狗肉,更在2017年三讀通過《動物保護法》修正草案,對於吃貓肉、吃狗肉或其內臟等,將處新臺幣最高25萬元罰鍰。

當時許多香肉店家紛紛轉型,從賣狗肉轉爲提供羊肉爐或薑母鴨,現今有些老店或許就是當初的「香肉店」轉型而來。

秀朗橋頭昔日的香肉店如今均已掛上羊肉爐的招牌,至於是否有掛羊狗賣狗肉,只有識途老馬才知道。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1/01/03 林宜靜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