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又出手,新的工具給市場“輸血”,股市再起飛?

10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在公開市場操作中啓用買斷式逆回購工具。這是今年以來繼臨時正逆回購、國債買賣後,央行再次推出新的政策工具。新的貨幣政策工具相繼推出,將使央行可以更加及時、精準地調節市場流動性,從而更好地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有力地促進經濟回升向好。

7月8日,央行發佈公告稱,即日起將視情況開展臨時正回購或臨時逆回購操作,時間爲工作日16時至16時20分,期限爲隔夜,採用固定利率、數量招標。這有助於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箱,更靈活、快速地調節市場流動性,即在市場流動性緊張時,通過臨時逆回購操作滿足機構對流動性的需求,維護金融市場平穩運行;在市場流動性過剩時,通過臨時正回購操作收回流動性,防範資金空轉套利。

8月30日,央行公告表明,8月央行開展了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既買入短期限國債又賣出長期限國債,淨買入債券面值爲1000億元。淨買入國債是向市場投放基礎貨幣,進一步增加市場流動性。在未進行降準的情況下,將央行買入國債作爲貨幣政策工具之一,傳遞出加大力度支持穩增長、擴內需的明確信號。

總體而言,今年新推出的臨時正逆回購,爲央行進行日間流動性管理提供工具;國債買入則增強長期流動性的投放方式。而央行此次推出公開市場買斷式逆回購操作,預計將覆蓋3個月、6個月等期限,補齊在中短期流動性調節方面的短板,具有多方面的積極作用:

第一,從直接作用看,有助於維護年末流動性合理充裕。數據顯示,11月、12月各有1.45萬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約佔目前MLF餘額的40%。疊加政府債券加快發行、年末現金投放需求增加等因素,銀行體系流動性將可能面臨較大壓力。因此,在四季度MLF大規模集中到期以及政府債券發行速度加快等情況下,通過買斷式逆回購操作來釋放中短期流動性,將有助於更好對衝MLF到期和政府債券發行帶來的流動性缺口,繼續維護年末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

第二,從工具本身看,將進一步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箱。目前,我國貨幣政策工具箱中的工具較爲豐富。在流動性投放方面,短期的主要是7天期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中期的主要是1年期MLF,投放長期流動性的有國債買入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但比較缺乏1個月到1年的中短期流動性投放工具。推出買斷式逆回購,將優化流動性投放工具的期限結構,增強1年以內的流動性跨期調節能力,提升流動性管理的精細化程度,更及時有效地滿足金融市場對中短期流動性的需求。

第三,從金融市場看,將促進買斷式回購業務發展。在國際上,主流回購模式是買斷式回購,但在國內仍然以質押式回購爲主。在質押式回購中,交易中債券押品被凍結在資金融入方賬戶,無法繼續在二級市場流通,出現違約等極端情形難以及時處置。因此,央行此時推出買斷式逆回購,將對市場買斷式回購業務形成示範作用,既緩解質押品凍結對金融機構流動性監管指標壓力,也更符合海外投資者進入我國債券市場後的交易習慣,有助於提升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安全性和國際化水平。

近年來,隨着金融市場不斷髮展,央行加大市場流動性調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上升。今年以來,央行創新多個流動性投放工具,流動性管理能力不斷增強。其中,通過臨時隔夜正逆回購操作,可以在月末、季末或年底等特殊時段,對市場流動性進行鍼對性調節;通過MLF和買斷式回購操作,投放一年及一年之內的中短期流動性;通過降準和國債買入,可向市場注入長期流動性。貨幣政策工具不斷創新、適時操作,還傳遞出穩定市場、提振預期的積極信號,從而保障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和金融市場穩定,爲經濟穩定增長創造更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綜合考慮當前經濟增長和物價走勢,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貨幣政策仍將加大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力度,適度擴大貨幣供應量,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恢復回升。但在10月21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超預期大幅度下降後,銀行淨息差收窄的壓力顯現,市場利率下降的空間已經有限。因此,年內LPR繼續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但央行或將實施全面降準0.25-0.50個百分點,既向市場釋放中長期流動性,又進一步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推動銀行維持淨息差基本穩定,保持穩健發展能力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基本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