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慶糊塗了啊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作者:馮超

2021年2月4日,農曆臘月二十三,還有七天就要過年了。那天,在港股上市的聯想集團開了個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到科創板上市的相關議案。它計劃募資100億元。

那天是個好日子,萬年曆上說,宜納財。

大年過完,楊元慶的公開活動就是各種演講:“那些沒能摧毀我們的,將讓我們更加強大”,“未來三年裡內,將研發投入翻番”,“聯想奇蹟”,“聯想創造了歷史”。

科創板上市進程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到了9月26日,楊元慶在招股書的申報稿上籤下自己的名字,保證不存在重大遺漏。

4天后,9月30,聯想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得受理。但是到了10月8日,聯想就撤回上市申請,終止上市。從獲得受理到終止上市,這期間雖然有8天,但刨去國慶長假,時間也就才1天。

如此短的速度,聯想創造了歷史。

爲了這次上市,聯想找到中金公司當保薦機構,找普華永道當會計事務所,各路人馬累死累活,苦戰近250天,光是請中介保薦機構,聯想最低的花費也算上千萬,但僅用1天,它就不上市了。

這錢花得心疼麼?

就在衆人猜測其背後的原因時,10月10日,聯想做了迴應,原話是這樣的:

“繼本公司向上交所提交有關建議發行中國存託憑證及上市的申請材料後,考慮到公司業務規模及複雜度,招股說明書中的財務信息可能會在申請的審閱過程中過期失效。同時,審慎考慮最新發行上市等資本市場相關情況後,本公司決定撤回中國存託憑證於科創板上市及買賣的申請。”

這兩句話裡,前一句是重點,即財務信息可能會在審覈過程中失效。

這話有幾分真呢?

自科創板建立以來,有關部門一直在完善規則。我查了一下經過修訂的,在去年7月正式施行的《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試行)》。其中第四十三條第二款爲:

招股說明書引用經審計的財務,報表在其最近一期截止日後6個月內有效,特殊情況下發行人可申請適當延長,但至多不超過3個月。財務報表應當以年度末、 半年度末或者季度末爲截止日。

這條規則的意思是,招股書裡最近一期財務報表在提交上市申請後的有效期,最短是6個月,如果情況特殊,就多延長3個月,那就是9個月。

我看了一下聯想集團提交的招股書。它提交的財務信息,是連續三年的年報。聯想集團的年度財報以每年3月31日爲會計年度截止日。招股書上最近一期的年度財務數據截止日期是2021年3月31日。

按照科創板相關規定,聯想集團這個截止到2021年3月31日的財務數據,在正常情況下的有效期是6個月,它又沒有特殊情況,這麼一算,失效期就是2021年9月30日了。

巧的是,上市審覈機構就是在9月30受理了聯想的招股書。它提交的財務數據已經過期。過了7天長假,到10月8號,聯想也就只能因爲財務數據過期,必須要終止上市了。

這個事情最搞笑的地方在於,楊元慶是在9月26日在招股書申報稿上簽名的。這份招股書經過企業高管、保薦機構、會計事務所等多個機構流轉,當它提交之後,竟然忘了一件事情——招股書財務數據過期了。

所以,聯想集團終止上市的原因,還是因爲它在準備上市材料時糊塗、草率,提交了一份財務數據過期的招股書申報稿。太不專業了。

大公司犯這樣的錯誤,只能用“萌萌噠”來形容。

實際上,如果重新更新財務數據,聯想繼續衝擊科創板也是有可能的。它在招股書裡也強調了自己的科創屬性以及符合相關規定。

但當它突然終止上市後,惋惜的少,批評的多。一些媒體報道似乎認爲,聯想跟科創板的定位不匹配,研發能力有待加強,高管薪酬太高。

《證券時報》在報道中說:

雖然聯想集團近三個財年的研發投入均超過了100億元,但3年累計研發投入佔累計收入的比例僅爲3.05%,低於小米集團的3.59%,浪潮信息的4.19%,跟華爲相比更是相差甚遠(華爲每年會把10%以上的銷售收入用於研發,去年這一比例高達15.9%)。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報顯示,科創板上市公司的平均研發投入佔比高達12%。其中,40家科創板上市公司2018年至2019年連續2年研發支出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均超15%。

《北京青年報》在報道中說:

聯想集團CEO楊元慶在2021財年拿到高達1.68億元的薪酬包,但還有另外兩名未披露的高管比他更高薪,最高爲1.97億元。聯想27名高管一年的總薪酬就高達9.33億元,佔公司稅前利潤的7.77%。

你看看,本來就是因爲提交的數據過期而終止上市進程的,但輿論又總能發現聯想別的問題。

作者簡介:本文由“商業人物”(ID:biz-leaders)授權轉載。“商業人物”專注於關注中國商業力量,講述原創商業故事,提供商業人物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