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處方箋變革是契機 沈麗娟:健保不應再錯置資源

中華景康藥學基金會董事長、臺大藥學專業學院教授沈麗娟表示,健保署10月起,將從牙醫診所推動處方箋變革,這是一個契機,期望讓民衆更加了解學名藥,同時向國際宣示,臺灣有推動學名藥的政策。圖爲示意圖。記者林伯東/攝影

藥品處方箋大變革,目前處方箋以藥品的商品名標示,如「普拿疼」等,但缺藥時恐造成藥師無法調劑,影響民衆用藥。衛福部健保署表示,10月起自牙醫診所開始,針對開立藥品處方箋時,醫師於藥品後方註明不可替代字樣,必須說明原因,如果沒有說明,將視爲可以替代,方便社區藥師調劑,預計半年後,再將藥品處方箋改爲成分名。至於醫院、西醫診所何時上路,目前沒有時間表。

中華景康藥學基金會董事長、臺大藥學專業學院教授沈麗娟表示,原廠藥過專利期後,藥廠常會製造同成份、同療效、同副作用的學名藥,以美國來說,約5至8成藥品都爲學名藥,如果要使用原廠藥,必須自付差額負擔,但國內目前沒有相關機制,造成健保給付國內前十大藥品中,仍有許多爲原廠藥,增加健保沉重負擔,如果再不改革,將無法加速引進新藥、新醫療科技,照顧更多病人。

「其他國家對於我國健保資源持續給付已過專利期的原廠藥,感到不可思議。」沈麗娟說,臺灣健保制度至明年將滿30年,政府雖然長期推動學名藥,但民衆仍有原廠藥較佳的感受,如今,健保署10月起,將從牙醫診所推動處方箋變革,這是一個契機,期望讓民衆更加了解學名藥,同時向國際宣示,臺灣有推動學名藥的政策。

沈麗娟指出,健保署重新設定藥品電腦編碼,確實對於處方箋變革有所幫助,但效果如何還需後續觀察,仍希望持續全面推動。

至於,一旦處方箋變革上路,外界憂心恐出現限縮民衆用藥選擇的情形。沈麗娟表示,處方箋變革不是要限縮民衆用藥,這必須透過溝通與教育,她在大學課堂上,也時常灌輸學生學名藥的概念,期待大家多瞭解學名藥政策,與時俱進;若民衆仍想使用原廠藥,應比照美國製度,需有自付差額負擔的機制,不應讓健保錯置資源,而是有更多的資源,可以照顧需要新藥、新科技治療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