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 搶先申募主動式ETF

新臺幣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外資投信搶得頭香,領先送件申請募集主動式ETF。投信投顧公會資料顯示,野村投信4日送件申請首次募集「野村臺灣智慧優選主動式ETF」,爲第一家申報募集主動式ETF的投信。

野村投信這次搶先送件募集臺股相關ETF,產品類型符合市場預期,但以外資投信搶在內資大型投信之前送件,出乎市場預料,也展現野村在臺股操盤及經營ETF產品的信心。

國內股債ETF規模快速成長,類型也日益多元。金管會去年底宣佈開放主動式ETF與被動式多重資產ETF,開放新的跑道,成爲兵家必爭之地。

主動式ETF將是今年投信新產品 圖/經濟日報提供

金管會統計,有18家投信業者將在今年送件申請主動式ETF,投資標的包括臺股、海外債券等。

臺股ETF更是重中之重,不但是去年成長金額最多的基金類型,更是推升臺股在2024年大漲的重要推手。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臺股ETF去年規模大幅增加1.3兆元,整體規模成長到2.7兆元,全年激增逾92%,不論金額或幅度都是各類型第一。

就臺股ETF類型來看,高股息ETF走紅兩年多,去年下半年起市值型ETF重回主流。兩檔大規模市值型ETF更展開搶錢大戰,預期今年將持續吸引資金進場。

富邦臺50(006208)規模及定期定額金額高速成長,最近規模突破2,000億元大關;臺股ETF元老元大臺灣50(0050)在農曆年前宣佈調降經理費及保管費,爲同類中最低。

今年起,主動式ETF將可望加入搶錢行列。依據證交所的解釋,現行被動式ETF以追蹤標的指數績效爲目標,目標就是貼近標的指數的表現。標的指數變更成分股時,被動式ETF纔會跟着變動。

至於主動式ETF,根據證交所說明,則是由基金經理人依據公開說明書所定的投資目標與策略,主動操作以及調整投資組合,目標則是追求超越基準指標績效的機會。

由於主動式ETF不會依據標的指數或績效指標建構投資組合,因此並沒有標的指數成分證券資訊,投資人可於投信官網查詢主動式ETF每日投資組合資訊。

換句話來說,被動式ETF可能一年會變更成分股一到四次,但是,主動式ETF則是更爲靈活,可以天天更動,目的就是爲了打敗自訂的指標,爲投資人創造超額報酬。

此外,主動式ETF由於可以先換股再公告,不會像被動式ETF必須預先公告換股內容,因此也避免被「吃豆腐」(搶佔便宜)的機會。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