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貓子罹糖尿病風險大增46%!日常1習慣改變有幫助
荷蘭研究顯示,夜貓子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比作息正常者高46%。(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夜間工作者、夜間輪班者健康問題不容忽視。荷蘭萊登大學醫學中心研究團隊近日發表研究成果指出,與作息正常人士相較,夜貓子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高了46%。科學家建議,夜貓子若想降低糖尿病上身的機率,可從控制日常生活飲食的時間着手。
綜合英國醫療新聞網站News Medical、美國《紐約郵報》報導,荷蘭萊登大學醫學中心(Leiden University Medical Centre)研究團隊在本月9日至13日於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發表研界成果指出,夜貓子的BMI指數較高、腰圍較粗、身體脂肪量較高,生活方式較不健康,例如可能有煙癮、飲食習慣不佳,因此罹患肥胖症、新陳代謝紊亂(包括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更大。
研究團隊招募5000多名荷蘭人蔘加肥胖流行病學研究,針對睡眠時間、糖尿病、身體脂肪分佈進行關聯研究,參與者年齡以50多歲爲大宗,54%爲女性,全體BMI平均30。參與者分爲早睡型(就寢時間最早的20%參與者)、晚睡型(就寢時間最晚的20%參與者)、中間型(其餘60%參與者),追蹤近7年期間225人確診第2型糖尿病。
經調整年齡、性別、教育程度、體內脂肪總量、生活方式(體能活動、飲食品質、飲酒量、睡眠品質與時間等),晚睡組罹患第2型糖尿病風險比中間型高出46%,BMI平均高出0.7,腰圍多了1.9公分,內臟脂肪增加7公分,肝臟脂肪量高出14%。早睡型與中間型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差不多,早睡組略高,但在統計層面並不明顯。
萊登大學醫學中心研究員範德維爾德(Jeroen van der Velde)說,晚睡的人罹病風險較大可能與體內脂肪較高有關,包括內臟脂肪、肝臟脂肪。接下來要研究晚睡者改變生活習慣會否改善代謝情況改善,此前已知運動的時間對於胰島素阻抗很重要。脂肪會導致身體對於胰島素敏感度降低,胰島素無法正常發揮作用,造成血糖濃度失衡。
另一個可行的改善因子是改變用餐時間。夜貓子通常會在深夜、半夜進食,荷蘭這項研究過程雖未予以觀察測量,但已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飲食限時」對於新陳代謝或有好處,亦即特定時間(例如傍晚6時)之後不進食。範德維爾德說:「擔心糖尿病上身的夜貓子也許會想從限時飲食方面着手,或者,至少要試着避免吃宵夜。」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吸菸、飲酒有礙健康!未成年請勿吸菸、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