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看好2025年醫療器械市場迎來拐點:國債資金到位、醫院招標重啓

2024年的醫療器械市場經歷了一段“蟄伏期”。受多重因素影響,國內高端醫療設備廠商普遍出現階段性業績承壓的難題。IQVIA艾昆緯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同比縮減3.2%。儘管126家醫療器械企業的總營收實現0.34%的同比微增,但其歸母淨利潤卻遭遇了5.88%的同比下滑。

當時間來到2025年,新近披露的行業數據以及各地醫療機構招投標工作的陸續恢復均表明,醫療設備市場已出現回暖信號。多家藥械企業歲末年初接受機構調研時均表示,對2025年國內市場復甦持樂觀態度。

1月10日,醫學影像設備龍頭聯影醫療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爲支持設備更新,國家安排的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截至2024年9月底已全部下達到地方或項目。由於設備更新資金的陸續到位,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在2024年第四季度開始大規模落地,醫療設備更新採購預算金額和項目數量明顯增加。目前多家醫院已啓動採購公示並進入招標階段,整體進程正規範加速推進。”

回顧2024年:設備更新需求暫被抑制,行業蟄伏待機

華泰證券研報中稱,從A股醫療設備上市公司業績表現來看,板塊2024年前三季度業績整體階段性承壓。根據Wind,SW(申萬分類)醫療設備板塊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合計實現收入819.76億元(同比下降2.1%),合計實現歸母淨利155.92億元(同比下降14.9%)。華泰證券推測主要原因爲:國內醫療行業整頓及設備更新政策落地前市場觀望情緒影響院端醫療設備類產品招採節奏,疊加板塊部分公司爲滿足長期發展所需強化銷售及研發能力建設。

與此同時,儘管國家層面在近年來陸續出臺多項支持醫療設備更新換代的文件。比如,2024年一季度國務院印發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提出,要推進醫療衛生機構裝備和信息化設施迭代升級,鼓勵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加快醫學影像、放射治療、遠程診療、手術機器人等醫療裝備更新改造。又如,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7月印發了《關於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到了統籌安排3000億元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此外,各地方有關部門也在過去幾個月裡陸續公示了醫療領域設備更新的規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綜合各方觀點發現,設備更新的主要挑戰在於,這些政策以及配套資金在醫院端落地尚需充分準備。一方面,各地在承接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等政策性資金時,需要經歷多方審批,避免項目“帶病”上馬;另一方面,醫院也需要對現有設備做系統性評估,以便明確更新、改造、維修等方面的重點和優先級。因此,政策紅利在2024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仍處於“發酵”階段,尚未在市場端形成真正的大規模爆發。

反映在業績層面,以醫療器械行業代表性公司爲例。2024年前三季度,聯影醫療累計實現收入69.54億元,同比下降6.43%,實現歸母淨利潤6.71億元,同比下降36.94%。開立醫療的情況類似,公司去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13.98億元,同比下降4.74%,歸母淨利潤1.09億元,同比下降66.01%。

邁瑞醫療由於體外診斷產線以及國際市場的增長尚可,因此去年前三季度整體仍保持增長態勢。但邁瑞醫療也在三季報中披露稱,國內因醫療領域整頓和醫療設備更新項目等多因素影響導致醫院採購推遲,同時醫院建設資金緊張和非剛性醫療需求低迷,國內市場前三季度增長不到2%。

展望2025年:政策紅利加速落地,業績拐點將至?

據業內人士觀察,從2024年第四季度開始,大規模醫療設備更新的政策落地進程顯著加快,醫療機構招投標工作也陸續恢復。這些現象均表明醫療設備市場已出現回暖信號。

政策方面,2025年1月8號,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關於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提出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重點領域設備更新的資金規模、加力實施設備更新貸款貼息、加快存量設備評估診斷和項目儲備以及強化資金支持。

聯影醫療方面對記者表示,根據行業觀察,上述政策有望提高醫療設備企業實現全年增長目標的確定性。

隨着政策擾動逐漸消散,多家藥械企業歲末年初接受機構調研時均表示對2025年國內市場復甦持樂觀態度。

邁瑞醫療在去年底披露的投資者調研紀要中表示,因醫療行業整頓、地方專項債和財政資金不足、DRG(按病組付費)加速推進等導致2024年增長受阻的因素在2025年都有望迎來拐點。

開立醫療也曾在去年10月末表示,從市場角度看,超聲、內鏡的診療需求並沒有減少,醫院採購放緩是短期現象,隨着設備更新政策逐漸落地,以及醫院採購迴歸常態化,公司預計未來各項業務將明顯好轉。同時,開立醫療強調稱:“自9月份以來,我們看到醫療設備更新政策的相關資金已經陸續下發,部分地方的項目已開始實施,預計第四季度會加快落地⋯⋯設備更新政策將有助於促進終端醫院採購恢復正常,過去壓抑已久的需求將逐漸得到釋放,我們看好未來的市場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