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名錄持續擴容,見證美麗北京建設步履鏗鏘
威利
4月13日,北京市第42個“愛鳥周”的啓動儀式在平谷區金海湖舉行,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發佈了《北京市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024)》。更新版名錄中收錄的野生動物種類已經由608種增加至612種,新增加的4種全部爲鳥類,包括黑冠鵑隼、鵲鴝、紅頭長尾山雀、中杜鵑。目前,北京野生鳥類已達到519種。(4月14日《北京青年報》)
自2021年名錄發佈以來,該名錄每年都在擴容,截至目前已增加了16種野生動物。這表明北京的野生動物資源日趨豐富,爲今後更有針對性地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野生動物對生存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其種類和數量的變化是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最直接的反映。今年春季遷徙季以來,東方白鸛、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等多種珍稀瀕危鳥類頻繁“光顧”北京,爲京華大地增添了更多的靈動和生機。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不約而同來到京城,北京的陸生野生動物“大家族”不斷增添新物種,“名錄”持續擴容,既展示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喜人成績,也見證着美麗北京建設步履鏗鏘;既是意料之外的驚喜,也是情理之中的收穫。
“魚逐水草而居,鳥擇良木而棲”。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野生動植物棲息的基礎。近年來,北京積極實施綠色北京戰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利用能力和管理水平。今年1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正式授予北京“國家森林城市”稱號。事實表明,森林城市建設擴大了城市生態空間,爲野生動物營造了更多的“安居樂園”。北京還建成了類型比較齊全、分佈相對廣泛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有效保護了全市九成以上的國家和地方重點野生動植物及棲息地。這些事實和成績的背後,凝聚着全市上下爲保護生物多樣性付出的不懈努力,凸顯了城市決策者、建設者們的綠色發展理念。
保護生物多樣性,既有宏觀層面的“大手筆”,更有微觀層面的“小工筆”。僅在2023年,北京就建設了125處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和20處綠隔郊野公園,使得野生動物們不僅有地兒可住,而且吃喝不愁。諸如此類的做法,小中見大,生動彰顯了“舍與得”“予與取”的智慧,有力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遠見。
保護生物多樣性,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着力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這要求北京市各相關部門乘勢而上,以更大的擔當和作爲開展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保障等工作,着重在外來入侵物種防控、重點生物遺傳資源保護、監測評估和執法檢查等方面下功夫,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在創新中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保護生物多樣性,還需擴大生態宣教覆蓋面,吸引更多人蔘與保護、投入其中。近日,北京結合正在進行的“愛鳥周”宣傳活動,推出了“北京智慧觀鳥互動地圖”,發佈了北京春季觀鳥導賞圖;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啓動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宣傳月”系列活動……相關部門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積極探索創新科普宣傳方式,在潛移默化、春風化雨中,引導公衆愛護自然、保護動植物,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觀念深入人心,這些舉措和思路值得點贊。
保護生物多樣性,人人受益、人人有責。每個人都應從我做起,從現在開始,積極爭做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者、踐行者、志願者,用實際行動守護自然生態、建設美好家園,自覺抵制任何破壞野生動植物行爲。要凝心聚力共建保護體系,共享鳥語花香,共繪美麗北京新畫卷,向着美麗中國先行區目標不斷邁進,爲新時代首都發展夯實綠色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