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戰火何時了
(圖/路透)
以色列政府與哈瑪斯之間新一輪的停火談判,已經在卡達的斡旋下展開。但與此同時,以色列軍方再度發動對迦薩地區的猛烈攻擊,目前已有將近上百人喪生。一年多來,迦薩地區因以哈交戰的死亡人數,已上看5萬人之譜。以巴和平會不會到來?和平談判能夠成真嗎?
據傳,哈瑪斯同意釋放34名自2023年10月以來被關押至今的以色列人質;但人質的安危和健康狀況不明。美國拜登政府則持續宣佈軍售以色列80億美元,顯見對以色列政府軍事行動的支持。此舉並不尋常。
一則,拜登卸任在即,軍事援助或挹注,並不能代表未來川普政府的外交政策舉措。再則,拜登任內,兩場主要戰爭(區域衝突)發生——中東地區甚至衍生了以黎、以伊、以敘,甚至最近包括美軍在內的空襲葉門之舉。拜登政府在俄烏與以哈兩場戰爭之間的態度,並不一致。嚴格說來,並無「軍事準則」可言。
而在以色列方面,聲稱在川普就任總統後,將會再度限縮迦薩地區的人道援助與救援物資進入,此舉對於已如人間煉獄般的迦薩生存環境而言,無異雪上加霜。以色列的強硬態度,包括對上述國家的猛烈轟炸,當然也反映在這一兩年來,以色列境內警戒與空襲的範圍愈來愈擴大;民生社會的正常運作,屢屢受到影響。躲空襲、斷水電、缺物資、沒網路,漸漸形成日常。可以說,現代戰爭帶來的切膚之痛,儘管以色列的空防與憂患意識強大;仍不免會落入「捱打」、「被困」的窘境。
巴勒斯坦人的生存與建國,向來是中東問題、以巴衝突和聯合國折衝的重點方案。然而隨着戰火升高、衝突擴大,這個議題的關注度,卻顯然被既兇狠又野蠻的戰況掩蓋。人命的流失、家園的殘破、未來的無望,都成爲現代戰爭與國際格局下的犧牲品。這是弔詭,也是悲歌。因爲,隨着戰火與衝突的蔓延,世局會更無情,人命也會變得更爲廉價。
以色列近來與敘利亞、葉門、伊朗頻繁陷入交戰。就以國的立場和民族意識來看,不會任對於以色列生存不利的因素擴大。以色列內部主觀的戰略意圖——「爭戰、生存、擴張」,很可能是現階段、乃至未來的「三部曲」。以尼坦雅胡爲首的以色列「戰時內閣」,很可能意欲藉着中東戰火的擴大,演變爲以色列強盛與崛起的契機。此點,在不遠的將來,就可以觀察得出來。
興起於20世紀中、後期,非常著名的「權力轉移」理論(後來在90年代有所修正)認爲,一箇中等強國,在她的發展潛勢達到世界強國——美、俄(中國當時還不是)的70%之時,所謂的「權力轉移」現象,就將發生。本世紀,變動愈大、分裂愈強;板塊的位移,很值得觀察。
中東和平難解,亦無解。從上個世紀以來,向來是「打打談談、談談打打」。無形中,強者愈強、弱者愈被剝奪。我們要注意的是,中東各國的政治與軍事生態,未來可能會因此重整,也正考驗着未來兩週要上任的川普政府與國際社會的相對因應。(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