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餘地也不留!歐盟公佈最終裁定結果,不料內部出現多個反對聲

據金投網報道稱,歐盟近期公佈的一項終裁結果顯示,上汽集團及其子公司所生產的電動汽車,除了要繳納適用於所有進口電動汽車的10%的基準關稅之外,還需適用最高達35.3%的稅率。比亞迪將面臨17%的額外關稅,吉利則面臨18.8%的額外關稅。這些額外關稅已於不久前生效,且會持續五年時間。此外,歐盟在聲明中提及會繼續進行談判,這似乎爲後續的其他方案留出了餘地。不過,從歐盟的態度以及美國遊說所產生的結果來看,繼續談判的難度頗大,前景不太樂觀,當然也存在談判成功的可能性。

歐盟作爲美國的主要盟友,在中美博弈的局勢下,不得不擺出某種姿態。但歐盟各成員國的內心,對於對抗中國的做法存在着相當大的分歧。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高額關稅,這並非僅僅是一種短期的經濟打壓手段,其背後有着更大的企圖,那就是想通過這樣的貿易制裁方式,迫使中國在其他關鍵領域做出讓步,特別是在市場準入、對歐投資以及技術轉讓等方面有所鬆動。可是,這種策略的成效極爲有限,因爲中國在電動車領域已經具備很強的競爭力了。

與此同時,美國在這一時期的表現格外引人注目。美國打壓中國的手段,歐盟都看在眼裡,其離間中歐關係的手段甚至被歐盟照搬。這種損人利己的做法,在國際社會中只會產生短期效果,卻嚴重破壞了各國之間的信任。當前,俄烏衝突、巴以衝突仍在持續,美國一方面在其中煽風點火,另一方面舉着“人權”“自由”的旗幟,裝出一副世界“道德楷模”的樣子。但實際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看透了其“僞善者”的真面目。中歐關係惡化,顯然歐洲遭受的損失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馮德萊恩做出某種“抉擇”之後,歐洲內部存在諸多分歧。德國和意大利就有着不同的意見。此外,法國還非常積極地站出來,想拉德國一起對抗中國,然而德國卻表示對此不感興趣。意大利一方面似乎與德國一起對抗中國的汽車行業政策方針,但另一方面意大利對中國實行着優待政策,並且和中國在貿易方面涉及範圍廣泛,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合作尤其明顯。之後西方媒體曝出意大利和中國關係融洽,可這一情況卻讓意大利內部很不滿,因爲他們覺得意大利政府這樣做是在捍衛本國利益。

另外,在歐盟內部,針對這一問題的態度也並非一致。歐盟中負責具體事務的官員大多傾向於務實地處理對華關係,然而歐洲議會議員常常出於政治利益考量而站在對抗性的立場上。中國外交部也屢次着重指出,任何企圖挑戰一箇中國原則的行徑都將遭到堅決的反制。當下,歐盟的對華政策有着顯著的“分裂性”特點。這種分裂不但在歐盟的不同機構之間存在,而且在各成員國之間的政策差異方面也有所體現。歐盟委員會主要着眼於經貿利益,而歐洲議會更多地受到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因素的左右。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德國汽車行業人士普遍覺得,歐盟的關稅政策給歐中交流與經貿合作帶來的是負面影響,拖累了歐洲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並且妨礙了歐洲急需加速推進的綠色轉型。柏林勃蘭登堡汽車供應商協會國際部負責人米夏埃爾·博斯在接受總檯記者專訪時稱:“歐盟的這一決策不但會加劇貿易爭端,最終還將對全球自由貿易造成嚴重損害,而且完全不能解決歐洲汽車工業所面臨的戰略性和結構性問題。這一政策必然也會阻礙德國和歐洲的電動汽車推廣,從而威脅到碳減排目標的達成。”

中國企業期望能在公平、透明的環境裡競爭,從而推動電動汽車產業健康發展。歐盟若要更好地融入全球化進程並達成自身綠色轉型目標,則需重新審視其貿易政策。在未來發展進程中,中歐雙方仍存在通過對話協商達成互利共贏道路的機會。未來的談判與磋商會是一個關鍵節點。中國企業與政府要具備足夠的智慧與耐心,持續推動中歐經貿合作,進而讓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乃至全球市場上展現出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