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人權特展移師臺東 透視移工人權與生活
國家人權博物館的「Ayo-Ayo!明天應該會更好」移動人權特展即日起至9月4日於臺東縣文化處藝文中心展出。(蔡旻妤攝)
國家人權博物館的「Ayo-Ayo!明天應該會更好」移動人權特展即日起至9月4日於臺東縣文化處藝文中心展出。(蔡旻妤攝)
國家人權博物館的「Ayo-Ayo!明天應該會更好」移動人權特展即日起至9月4日於臺東縣文化處藝文中心展出。(蔡旻妤攝)
國家人權博物館的「Ayo-Ayo!明天應該會更好」移動人權特展即日起至9月4日於臺東縣文化處藝文中心展出。(蔡旻妤攝)
國家人權博物館的「Ayo-Ayo!明天應該會更好」移動人權特展即日起至9月4日於臺東縣文化處藝文中心展出。(蔡旻妤攝)
國家人權博物館的「Ayo-Ayo!明天應該會更好」移動人權特展移師臺東,以移工人權議題爲主題,呈現移工在臺灣從個體到羣體的生命史,並回顧移工人權議題在臺灣發展的歷程,即日起至9月4日於臺東縣文化處藝文中心展出,讓外界一窺移工的生活及人權。
「餐桌上美味的海鮮是哪裡來的?」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秘書長李麗華說,一艘船上有9成是外籍漁工,工作環境狹小、封閉,工時長、風險高,薪水不多,加上僱主、仲介公司苛扣,達不到國內基本工資標準,而遠洋漁工勞動條件更糟。
臺灣自1991年起政府正式開放引進外勞,至今在臺灣移工已逾70萬人,成爲臺灣社會不可或缺的勞動力,然而多數移工身處高風險、低保障,甚至充滿歧視的工作與生活環境;李麗華希望透過展覽,讓大家瞭解移工在職場上「有多大的犧牲、有多少的貢獻」。
張嬋娟說明,無論是看護工、漁工或廠工,懷抱理想到臺灣打拼,是不可或缺的勞動力,也面臨相應而生的人權議題,如何接納這些「可愛的陌生人」,需要大家一起想辦法,使社會更加平等共榮,也期待臺東民衆透過展覽聽見移工的故事,認識故事背後的人權課題。
「Ayo-Ayo!明天應該會更好」是以移工人權議題爲主題的特展,日前受邀至日本東京美術館展出廣受好評,也受到國際關注。人權館2019年成爲「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會員之一,與15個在臺灣長期從事移工人權昌益工作的非政府組織 (NGO)共學協作,希望藉由公共教育與公衆對話平臺,爲移工人權推進引入更多社會溝通力量。
「Ayo-Ayo!」來自菲律賓與印尼移工的共通話語。在印尼「Ayo」是作爲某種共同行動,或者如呼朋引伴向前行的親切用語;在北菲律賓「Ayo」則帶有偏愛或偏見意涵;在中、南菲律賓島羣「Ayo」是對即將離開的親友之間的祝福用語,即多照顧、保護自己並表達一路順風之意。
展覽內容包括「凝視–生活空間的再發現」、「現場–不可見的風險外包」、「練習–明日的平等與共生」、「閱讀間」等4大單元,呈現移工在臺灣的日常生活、勞動處境、非政府組織團體如何共同爭取權益,完整回顧移工人權在臺灣發展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