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點子 三方共增收——探訪青島市西海岸新區海青鎮共富茶食工坊

來源:經濟日報

“出鍋嘍!”伴隨一聲悠長的吆喝,熱氣騰騰的開花饅頭從層層籠屜中被擡出,清新的抹茶味混着面香味,瞬間在房間瀰漫開來。

1月13日,記者走進青島市西海岸新區海青鎮共富茶食工坊,工坊負責人丁詩雅正在直播間裡展示着剛出鍋的抹茶花饃。“咱這饅頭裡面添加了我們海青鎮特有的抹茶粉,味道清新爽口,越嚼越香,家人們趕快下單吧!”

臨近年關,共富茶食工坊裡格外忙碌。“我們年前已經接到了上百筆訂單,雖然忙了點,但能多賺些錢回家過年,大家都很快樂!”正在給蛇年生肖饅頭裝飾的坳裡村村民張傳梅笑着說道。

作爲“南茶北引”落地繁衍的地標鎮,海青鎮有“北茶之源”的美譽。爲了發揮茶產業優勢,從2023年6月份開始,海青鎮在坳裡村打造共富茶食工坊,盤活閒散勞動力、茶產業資源,助力村集體經濟和村民增收。

“工坊由坳裡村共富公司和電商企業智恆文化創意產業園合作經營,村裡負責招聘工人培訓上崗,電商企業負責運營和銷售,採取‘固定收益+利潤分紅’模式,實現村集體、村民、企業三方穩定增收最大化。”坳裡村黨委書記趙祥明說。

除了製作具有海青特色的抹茶花饃,共富茶食工坊還結合春節等節點推陳出新,定製生產各式各樣的如意花餑餑、花饃蛋糕等非遺花饃,很受消費者歡迎,2024年入選“山東手造·優選100”產品名錄。

“我們還依託電商開展線上直播銷售,進一步打開銷路,饅頭訂單量倍增。”丁詩雅告訴記者,目前工坊年收入70餘萬元,帶動坳裡村集體增收10萬元以上、10餘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人均年增收3萬餘元。

嚐到了共富茶食工坊甜頭,2024年1月份,海青鎮趁熱打鐵,立足甜河村糧食產量大、土地實現規模化託管的優勢,籌集資金70餘萬元,打造共富茶食聯營工坊,專門製作老面饅頭等傳統麪食。

不過,工坊籌備初期,不少人缺乏信心。“人家坳裡村的非遺花饃好看又好賣,咱這種農村大饅頭能有市場嗎?”甜河村村民宋正香心裡曾犯嘀咕。

爲了打消村民的顧慮,甜河村辦起了“工坊開放日”,連續幾天組織周邊村民進工坊、入廚房。看着工坊裡一排排嶄新的現代化設備,以及40多年製作經驗的老師傅傳技授藝,宋正香心裡逐漸有了底兒。

“沒想到咱們工坊這麼寬敞,有師傅教上手也快,俺平常要照顧老人、孩子,來這裡上班倒是方便。”宋正香第一時間報了名,“好多顧客就喜歡吃這種老面饅頭,還經常買回去送人,根本不愁賣。目前,一個月收入有3000元,俺這心裡美得很!”

“我們現在每天平均能蒸2000多斤、大約7500個饅頭,主要是給周邊鄉鎮企業、酒店、食堂等供貨。臨近春節,我們還承接了棗餑餑、喜餑餑等花樣饅頭定製。”甜河村黨委書記宋瑞飛介紹說。

兩個共富工坊的成功,不僅是對傳統老手藝的傳承與創新,更是在探索強村共富、實現新型集體經濟發展這條鄉村振興路上的有益實踐。“下一步,海青鎮將紮實推進‘鄉村公共資源+強村共富公司’行動,探索建立‘黨組織牽頭+企業助力+送項目到村+送就業到戶+送技能到人’的產業發展方式,深化聯村共營發展模式,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實現村、企、民三方共富。”海青鎮黨委書記劉莉莉說。(經濟日報記者 劉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