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航“空中的士”最快年底啓動商業載客運行 灣區沃土如何開出低空經濟之花?

“打飛的”出行這樣的酷炫畫面,即將在中國成爲現實。

今年4月初,億航EH216-S航空器終於拿到適航審定的最後一張證書——生產許可證。加上此前取得的型號合格證、標準適航證,自此,EH216-S成爲全球首個獲得適航三證的電動垂直起降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eVTOL)。

不久前,億航智能的“民用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運營合格證”申請獲得受理,這是產品層面實現商業化的最後一環,也將開創全球eVTOL商業運營之先。億航智能預計,最快今年底就能完成取證並逐步開啓商業載客運行。

2023年底,低空經濟被確定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2024年春,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納入新質生產力範疇;隨後,各地不約而同地集中發佈相關產業政策⋯⋯低空經濟徹底“火”了。十年研發,三年適航。億航智能走的每一步,都沿着低空經濟這個“萬億賽道”。

億航智能爲何能精準踩中風口?從粵港澳大灣區這片沃土中,億航智能吸收了哪些扶持和滋養?近日,成都傳媒集團特別策劃“探‘新’長三角 借‘力’大灣區”全媒體大型主題採訪活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進億航智能,探尋低空經濟如何在大灣區沃土上躍動出活力。

億航EH216-S航空器 每經記者 張建 攝

一、低空經濟:新質生產力的“集大成者”

2014年,曾就讀於清華大學、酷愛航模和飛行的胡華智在廣州創立了億航智能,開始了他的無人駕駛航空器事業。當時,eVTOL概念還是個新事物。億航智能最早的載人航空器——億航184項目便是從那時開始立項。

在那之前,胡華智曾創立北京億航創世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大型指揮與控制系統。胡華智參與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指揮調度系統、2010年廣州亞運會相關智慧道路指揮系統的搭建,在指揮調度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

億航智能創始人、董事長、首席執行官胡華智 企業供圖

2017年起,億航智能生產的eVTOL開始在全球各地進行試飛,截至目前,已在17個國家完成超過5萬架次的安全飛行,逐步構建了一套完整的飛行規則和運行體系。

在過去十年中的大部分時間,由於eVTOL產品還未適航和大規模量產,億航智能除了埋頭研發,對外主要通過承接政企單位的無人機飛行編隊表演,與大衆見面。而這也讓億航智能積累了航空器飛行調度和航線規劃的能力經驗——如何讓上萬架無人機在固定的低空空域有序移動,變化方陣,且不會出現衝撞。這爲後續載人載物航空器的安全運營打下了堅實基礎。

截至2023年12月,億航智能申請國內外專利948件,授權國內外專利428件。正是憑藉前瞻佈局和突破創新,億航EH216-S成功取證,成爲全球首個三證齊全的eVTOL產品。

在億航智能展廳,EH216-S就像個吸鐵石,吸聚了全國的目光。今年以來,前來調研參觀的地方政府主政者、媒體機構、行業夥伴,把這個航空器團團圍住。一天最少也有七八撥調研團,最多時有十幾二十撥人,甚至連打卡拍照都得排隊。

在成都傳媒集團調研團到達公司總部時,億航智能副總裁賀天星剛剛接待完兩撥客人,其中一撥爲韓國媒體調研團。這一年來,賀天星代表億航智能接待訪客、出席活動、接受採訪合計不下百次。

賀天星認爲,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集大成者”。“我們看到最前沿的或最火熱的產業賽道,都能在低空經濟未來的場景應用裡找得到。例如無人駕駛技術、大數據算法,以航空器碳纖維和鋁材爲代表的新材料,電動航空器裡的電池、儲能、電機等新能源技術,還有飛行管理、城市智慧管理、立體交通調度等,都匯聚在低空經濟裡。”賀天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所以,低空經濟集成了所有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

億航智能副總裁賀天星介紹產品 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億航智能所處的粵港澳大灣區,正集聚這些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作爲製造業大省,廣東擁有成熟的產業鏈配套。《廣東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就提出,支持高性能無人機專用芯片、飛控系統、動力系統、傳感器、數據鏈、圖傳系統等技術研發,以及無人機下游應用發展。

不僅如此,億航智能總部所在地廣州市黃埔區(廣州市開發區)是廣州製造第一大區,主導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製造、新型材料、高端裝備等,產業規模達到千億元級,爲低空經濟蓬勃發展奠定了良好產業基礎。截至目前,廣州市黃埔區集聚低空經濟產業上下游企業超50家,產值營收超130億元。

賀天星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鏈體系比較完善,人才要素、創新氛圍、金融環境、容錯機制都很強。過去十年,億航在大灣區能夠很快找到上下游的產業鏈,找到資金,找到合適的人才,從產品研發、生產製造、實驗試飛,再到適航取證,都在這片土地得到了很好的推動和支持。”

二、全球先行:沒有標準,那就創造標準

2020年12月,當億航智能正式向中國民航局提交EH216-S的型號合格證申請時,相當於闖入了“無人區”。

按照胡華智在今年4月生產許可證取證儀式上的說法:“原來是連門都找不到,我不知道找誰。”畢竟,EH216-S既是載人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又是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技術和產品都走在了監管的前面,缺乏先例,審定基礎和標準基本爲零。

“‘無人機載人’顛覆了現有民用航空器載人載客理念,億航公司申請EH216載人無人機型號合格審定是全世界首例,引起世界無人機設計製造者及歐美國家民航局方的高度關注。”2021年4月,民航中南局召開了億航載人無人機型號合格審定首次會議,並在會議紀要中如是說。

在困難面前,主管部門體現出了魄力和擔當。中國民航局協調和統籌來自全國民航各單位的適航審定人員,組成了22人的“國家隊”審查組。

沒有標準,那就制定標準,成爲標準。據《中國民航報》報道,審查組以標準先行爲原則,根據其設計特性和預期用途,基於項目風險和審定目標,結合工業實踐起草了適航標準。

2022年2月,中國民航局正式發佈《億航EH216-S型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專用條件》,爲億航EH216-S的型號合格審定提供了審定基礎依據,這也成爲世界上第一個載人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的局方適航標準。適航標準頒發後,審查組與億航智能對照適航標準條款,根據設計特徵和使用場景,逐項推進,反覆討論,確定了項目的審定基礎和符合性方法,並明確了項目管理模式和時間節點。

爲配合適航審定,億航智能進行了大量實驗室、地面和飛行試驗,歷經超過500個科目的摸底試驗、40000餘飛行架次的調整試飛,以及65個大項和450多個科目驗證試驗。

提交申請三年後的2023年10月,中國民航局向億航智能頒發了全球首張載人無人駕駛航空器型號合格證。隨後短短半年,EH216-S其他取證工作快馬加鞭:2023年12月獲得標準適航證,2024年4月獲得生產許可證,三證均是全球首張。這意味着,EH216-S完成了產品層面的審批程序,可以進入批量生產階段。

億航EH216-S取得的三個“全球首張”證書,從左到右分別爲標準適航證、型號合格證、生產許可證 企業供圖

胡華智說,億航智能的適航審定經歷,是給同行“開路”和“排雷”,“現在已經可以找到門了”。

業內評價稱,在全球eVTOL相關航空適航規章體系仍在逐步探索的情況下,我國嚴謹、科學地制定了真正應用於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系統適航審定的法規基礎,是中國民航局、億航智能以及全國無人駕駛航空從業者集體智慧的成果,具有開創性的歷史意義,爲後續國內甚至海外該類別航空器適航審定工作更高效、更廣泛地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第三張證(生產許可證)的取證過程中,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據民航中南局適航審定處處長林和勇在今年4月初的取證儀式上透露,在EH216-S於去年10月取得型號合格證後,億航爲儘快滿足市場需求,期望在生產許可審查過程中能生產和交付一定數量的航空器。

“爲滿足申請人需要,生產許可審查組經過評估億航智能生產質量體系的建設情況,同意按照‘依據型號合格證生產’(TC-Only)的特殊程序,對億航的生產檢查系統進行專項評估,並批准了一定數量限制的生產計劃。”林和勇表示。

一事一議、體恤企業的精神,讓胡華智非常感動。“當時,我們還沒有拿到生產許可證的時候,中南局的領導和工作人員,經常跑到我們工廠,親自來爲我們做現場的生產審定。”爲此,他專門在取證儀式上對相關部門表示了感謝。

億航智能產品展廳 每經記者 張建 攝

三、政策託舉:不怕麻煩,只爲企業分憂

eVTOL作爲新興產業,產品理念走在前沿的同時,企業經營發展的困難也是未知且繁多的。值得慶幸的是,當遇到困難時,億航智能並非獨自面對。

讓胡華智印象很深的是,晚上10點多,他還可以去拜訪相關的區領導,交流訴求。今年5月,胡華智在接受廣州市黃埔區融媒體中心採訪時表示,企業紮根在黃埔區可以很“任性”,可以大膽地提出自身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困難,黃埔區有能力也有意願挖掘每一家有潛力的企業。

“對地方政府而言,扶持一家研發週期較長的科創企業,幾乎不會讓區域經濟產生立竿見影的增長,但黃埔區願意相信億航。”胡華智表示。

賀天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黃埔區的政策資源十分豐富,管理體制精幹高效,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這樣優質的營商環境,給予了企業很大助力。例如,黃埔區基本構建起較爲完善的支持中小企業辦大事、支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政策體系,從落戶投資、研發創新、金融扶持、人才支持等多方面進一步優化政策和服務,有利於我們全心全意投入創新研發。”

企業與政府,雙向奔赴。例如,去年12月,億航EH216-S無人駕駛航空器商業首飛演示的地點,就選在了黃埔區的中新廣州知識城九龍湖廣場,這裡也成爲EH216-S後續開展常態化飛行體驗的固定起降點。目前,億航智能在黃埔區珠江岸邊穗港碼頭的新總部大樓和配套設施也正在建設中。今年2月,億航智能與廣州市黃埔區、廣州空港經濟區、廣汽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合力打造豐富的低空產業鏈生態。

以億航智能爲鏈主,廣州市黃埔區正在持續進行低空產業鏈補鏈強鏈,完善產業鏈招商目標企業庫。依託億航、小鵬等載人無人駕駛獨有基礎優勢企業,重點引進聯合飛機、大信旋翼、御風未來、牧羽天航空等行業領先企業,打造完整產業生態。

政策配套方面,去年10月,廣州市黃埔區在全市首發《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對符合條件的單個企業最高獎勵3000萬元。這是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力度最大、低空經濟產業鏈條覆蓋範圍最廣的專項支持政策之一。

在資金支持方面,去年12月,黃埔區與廣州產投等共同發起設立總規模爲100億元的低空產業創投基金,加快引進和培育低空經濟產業項目。這是廣州第一隻以低空經濟爲主題的產業基金。

在用地保障方面,黃埔區綜合空域、區位、安全、規劃等條件,選定建設約5平方公里地塊,正在打造集製造、科研、檢驗檢測、飛行服務於一體的低空經濟產業園。

EH216-S在廣州黃埔中新知識城九龍湖廣場完成商業首飛演示 企業供圖

四、運營在即:走好商業化最後“一步棋”

在新一輪城市產業競賽中,低空經濟顯然奪下了“賽點”。今年以來,億航成爲“接單大戶”。

據上半年披露的簽約情況,億航智能如今手握太原西山文旅50架協議訂單和450架意向訂單,以及溫州文成交通集團30架協議訂單和270架意向訂單等。此前,億航已經與廣州、深圳、珠海、合肥、無錫、武漢、重慶等城市達成合作。

簽約加速,也給公司業績增色。今年第二季度,億航EH216系列航空器交付量創紀錄地達到了49架,遠超上季度的26架。公司季度收入也首次突破億元,經調整淨利潤首次扭虧。對一家成立十年的科創型公司來說,首次盈利是一個拐點,意味着商業模式正初步得到市場驗證。

從適航到量產,億航智能eVTOL的下一步是商業化運營。今年7月,億航智能旗下專門從事UAM(Urban Air Mobility城市空中交通)運營服務的全資子公司廣東億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及其在合肥的合資運營公司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分別向中國民航局遞交了民用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運營合格證申請並獲得受理。

“前面三個證是產品層面的合規,就像汽車的產品合格證。那麼,接下來的運營合格證,就好比網約車的經營許可,代表企業可以用這個產品去做商業運營,產生在大衆消費領域的收益。”賀天星生動地解釋道。

按照汽車產業的邏輯,這相當於,億航智能既想當“比亞迪”,又想當“滴滴”。

賀天星解釋了億航智能如此佈局的考慮:“我們一直都是雙軌運行,研發生產製造+商業運營服務。我們想要通過經驗和實踐,爲新的產業賽道摸索出一條合適的商業化發展路線。”

他也談到,未來,低空經濟的“蛋糕”中,商業消費服務會佔到較大的份額。“我們也希望自己不要錯過這個‘蛋糕’。因此,我們在各地開展商業合作,和當地的合作伙伴以成立合資公司的形式緊密聯合,一起拓展eVTOL商業化的市場。”

根據億航智能的規劃,公司預計最快在今年底成功取得運營合格證。“取證之後,我們就會在節點城市,例如合肥、廣州優先開展商業載客。這些城市的起降點,有的正在開工建設,有的已經完工。億航也已深度參與制定eVTOL起降場技術要求。在這些基礎設施和體系的支撐下,相信商業化之路會比較順利。”賀天星表示,首批商業運營的場景會以城市觀光、空中游覽、固定航線交通接駁等的文旅場景爲切入點。

設想一下,未來,eVTOL商業載客若能實現常態化運行,這將對企業實現商業閉環、達成持續盈利具有重要意義,也將爲我國內涵豐富的低空經濟提供一個新樣本。

當然,一家廠商不足以撐起整個產業,一枝獨秀也不是低空經濟。多業態、多主體、多場景、多技術路線⋯⋯百花齊放才能繁榮。這時,政府的“引路”和“築基”作用就將發揮出來。

例如,爲加快低空經濟的商業化落地,廣州市黃埔區加強場景適配和基礎設施建設,佈局了“4+9+N”的低空起降點,同時還配備飛行的信號、監管、氣象等配套設施。同時,發佈低空經濟16個應用場景典型案例和首批55項機會應用場景,加大應用場景供給,釋放政府和市場主體需求。

而在廣州市層面,不久前的9月,廣州城投低空公司宣佈將承擔全市低空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空中交通綜合運營等功能。今年底,廣州塔和海心沙兩個廣州核心地標會率先建成低空飛行起降點,未來全市11區都將擁有起降點,並形成覆蓋全市的一張網。

“隨着航空器部署量的提升,讓大家能夠看得到、摸得着、坐得上,還有商業運營點的完善佈局、政策法規以及標準的支撐,以及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產品能夠完成適航取證,我相信,低空經濟會慢慢走向成熟。”賀天星最後說。

記者手記:

多方協奏,共繪未來城市新圖景

在億航智能的調研中,我見證了一家科創型企業十年磨一劍的艱辛之路,也感受到了低空經濟這一萬億級賽道的巨大潛力。億航EH216-S三次開創性取證,不僅是技術的勝利,也是對未來交通模式的一次大膽探索。它預示着一個全新的出行時代即將到來,一個更加綠色、高效、智能化的低空交通網絡正在逐漸形成。

低空經濟的發展,不僅是技術創新的結果,更是社會需求和政策導向共同作用的產物。億航EH216-S的成功,既來自企業自身的技術創新和堅持不懈,也脫胎於政策扶持和產業環境的共同作用。從中央到地方,政策的連續性和前瞻性爲低空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活力;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文化、政策優勢、產業基礎,爲億航智能的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低空經濟的發展也對城市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戰。當無人駕駛電動航空器開始商業載客,如何確保低空交通的安全、高效和環保,如何制定合理的法規和標準,都將考驗企業、政府和社會的智慧。

成都傳媒集團特別報道組|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王帆 廣州報道 編輯 董興生 陳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