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缺工?這家竟逆勢包下2600桌企業尾牙!內幕曝光

(圖/今週刊提供)

疫情解封帶動內需,雲品的股價也在短短一季就站上3位數,它是如何在疫情期間練兵轉型,在缺工時代不斷擴張版圖,帶動營收穫利成長?

在全球疫後大缺工的時代,爲什麼還有飯店業者能在短短3年內,接下十個委託經營管理據點,甚至完成單場近2600桌的企業尾牙,挑戰臺灣最大型外燴紀錄?

「我們宴會不會缺工!是真的沒有缺工!」說這話的人,是雲品國際總經理丁原偉。在採訪的這一天,他領着《今週刊》記者來到雲品旗下「君品Collection」第一個委託經營宴會場地的豪邸嘉,一邊指導員工做SOP作業流程,同時又忙着確認其他案子的營運進度。

「不誇張!我們和總太地產合作、位於臺中水湳的圓觀,明明還在裝潢中,5月纔要開,現在訂單已經接到年底了!」他自豪地說。

他說的話並非誑語,去年,雲品全年合併營收達20.74億元,年增43%,寫下歷史次高紀錄,幾乎追平疫情前水準。

不只如此,今年1月,雲品稅後淨利爲0.49億元,年增58%,EPS(每股稅後純益)0.55元,較去年同期成長近6成。亮眼成績也帶動股價表現,今年2月底,雲品股價一度躋身「百元俱樂部」,今年前兩月漲幅達72%,創上市以來新高價。

表面上,雲品營收、獲利與股價之所以能大幅成長,是受惠疫情趨緩後邊境解封,國際旅客迴流,以及農曆春節連假內需爆發,但其實,這背後是一場從疫情開始,持續約1千天的轉型策略,發揮了功效。

宴會量體有限 只好往外發展

時間回到2018年,當時,雲品旗下僅有南投雲品、臺北君品酒店,以及新北新莊的頤品大飯店。在宴會場地有限下,雲品只能忍痛拒絕上門訂單。「喜宴、春酒、尾牙⋯⋯大大小小的宴會,因爲我們的場地容納不了,每年大約外溢出兩千場,怎麼辦?只得向外發展。」丁原偉還原當時成立君品Collection品牌,開發餐飲宴會管理顧問業務的起心動念。

爲了突破飯店既有量體對營收成長的限制,一件件館外委託管理案,就成了雲品的突圍方法。

在雲品母公司、雲朗觀光集團執行長張安平的支持下,一系列案子的起點,正是嘉新水泥創辦人張敏鈺的招待所嘉。該地點就位在淡水河畔,還有游泳池,適合舉辦30桌以下的婚禮,在雲品團隊進駐後,引進歐美派對風格,正好搭上年輕新人喜愛打卡、展現自我風格的潮流,因此2019年甫推出就在婚宴市場打響名號。

「一開始根本沒打算擴張這麼快,想不到第二個月,就有業主找上門,想要循此模式委託經營管理。」丁原偉透露,團隊發現市場需求後,隨即又接下桃園最大戶外庭園婚宴會館的皇家薇庭。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卻打亂雲品的發展腳步。「沒生意,老闆(張安平)又說不裁員、不減薪,只好咬緊牙關,在沒客人的情況下繼續培訓員工。」回想疫情爆發逼出轉型,丁原偉苦笑。

不裁員減薪 反向祭高薪搶才

乍看之下,雲品不裁員,僅是考量社會觀感與企業責任。但其實,丁原偉思考的是,若能在疫情期間調整人力策略,提供發揮空間,用優於市場1.2倍至1.5倍的薪資,超前部署重點人才與高階主管,就有機會激發員工的多元能力與忠誠度,在需求出籠時提升服務效率。

舉例來說,去年雲品推出「移動的網美飯店」的新一代豪華露營車服務「VANTEL」,開出社羣行銷小編職缺,儘管得身兼客服、訂位、業務、旅遊諮詢等多重角色,但由於不用進公司辦公,收到外部履歷296封,爭搶一個職位。

曾任臺大醫院放射師的雲品總經理室經理吳碧娟,就從近3百人中脫穎而出。她認爲,薪資多寡、公司能否提供資源,是吸引她轉職的最大關鍵。該豪華露營車推出後兩個月,租用率達70%,農曆年、連續假期也全數完銷,印證當時丁原偉培養員工多職能的策略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