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IPO准入趨嚴,科創板單季IPO數量創開板以來新低

2024年開年,中國證監會再度釋放資本市場強監管信號,聚焦嚴把IPO准入關、從源頭提升上市公司質量。

在此背景下,中企IPO市場總體延續階段性收縮態勢。根據清科創業(01945.HK)旗下清科研究中心統計,2024年第一季度,A股上市數量同比、環比均有較大幅度下降。

分板塊來看,2024年第一季度創業板和北交所各有8家企業上市,數量略領先於其他板塊,其中創業板上市企業數量的同環比降幅相對較小;科創板僅4家企業上市,同環比分別下降55.6%、20.0%,單季IPO數量創下2019年開板以來的最低值;上交所主板和深交所主板IPO數量也不及去年同期的一半。

自2023年起,科創板上市數量下滑態勢已有所體現。Wind數據顯示,當年創業板、科創板各有110家和67家中企上市,同比分別下降25.7%和45.5%,北交所則在當年上市77家企業,上市數量首次超越科創板。

而在2022年,科創板和創業板還是融資主力軍。當年創業板和科創板上市數量分別爲148家、123家,合計佔比超六成,而北交所上市數量則達到83家。

分析人士認爲,科創板受理企業數量大幅減少的原因之一,首先是2022年12月末科創板“科創屬性”評價體系修改後上市門檻提高,部分企業難以滿足科創板定位要求所致。

記者梳理材料發現,證監會於2022年12月30日公佈了《關於修改<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的決定》,主要針對“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研發人員佔當年員工總數的比例”作出了相應修改。

其次,上述人士認爲近年來監管嚴打IPO“帶病闖關”“一查就撤”的行爲,也導致科創板上市數量銳減。

2022年5月,證監會下發《證券公司投資銀行類業務內部控制現場檢查工作指引》,其中,投行項目撤否率這一評價指標的重要性顯著提升。

2022年12月,中證協發佈了《證券公司投行業務質量評價辦法(試行)》,對券商的執業質量設置了保薦項目未通過上市委或發審委審覈、保薦項目撤回申請、保薦機構因保薦項目被採取行政監管措施等多個扣分項目,其中,IPO項目材料撤回扣分較爲嚴重,尤其是因初審環節發現影響發行條件問題而撤回的,將被扣100分。

一位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監管從嚴審覈逐漸推動券商投行業務從“數量”競爭轉向“質量”競爭。因此,保薦機構在IPO項目申報階段的把關變得更爲嚴格,這也導致科創板申報企業數量大幅減少。

“此外,2022年市場大環境欠佳,企業出現業績壓力,比如消費類半導體公司業績下滑十分明顯,導致暫不符合科創板的申報條件。”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例如2023年9月22日,半導體企業安芯電子在當日晚間公告終止此次科創板發行上市申請,該公司曾於2022年7月順利過會。

安芯電子相關人士彼時對媒體表示,撤單主要考慮到公司利潤下滑,同時資本市場趨緊。據悉,安芯電子2022年實現營收3.07億元,同比下滑24.64%。對於後續計劃,該人士稱剛剛公告終止,目前暫未與中介機構討論其他可能。

除了上市數量有所下滑,今年一季度A股IPO審覈端呈現出更爲嚴格和規範的監管態勢,堅決阻斷申報企業“帶病闖關”行爲。

Wind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A股共22家企業通過首發審覈。A股整體審覈通過率爲95.7%,真實通過率約爲21.4%。其中真實通過率創下注冊制改革以來的新低。

今年一季度A股上會25家企業,主動撤回80家企業。從主動撤回的原因來看,大多數企業表示,是“基於對資本市場路徑重新研判規劃和未來戰略發展考慮”。部分公司是因爲財務數據更新,業績“變臉”,觸及相應監管審覈紅線,或者當下市場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也有個別企業因爲現場檢查、現場督導,一查就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