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圈”出“佳”式“同心圓”
原標題: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引題)
“圈”出“佳”式“同心圓”(主題)
文/王蕾 徐寶佳 黑龍江日報記者 劉大泳
邁出家門口一刻鐘,能夠達成幾項生活“成就”?佳木斯給出這樣的答案——買菜、吃飯、看病、理髮、取快遞……數不勝數。佳木斯用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圈”出了生活煙火氣,“圈”足了市民宜居的滿滿幸福感。
便民生活圈“圈”足幸福感
家住佳木斯市郊區長安社區的李女士時常感慨現在生活的便利性。家門口的義興巷中,飯店、飲品店、生鮮超市、理髮店、乾洗店、修鞋店等應有盡有。
“樓下的這些飯店夠我連吃幾個月都不重樣。到了週末要洗個澡、理個髮也都很方便,幾分鐘路程就到。對於我這種不愛走路的人實在太友好了。”李女士開心地說。
商業街、步行街、菜市場等購物環境持續優化,基礎設施大大完善;小吃街、夜市、夜經濟商圈逐步成型,消費業態不斷豐富,夜間經濟繁榮蓬勃;紅色網絡、暖心驛站,居民服務愈加便利,精準對接羣衆需求;電商升級、異業合作,“愛尚三江”消費城市品牌持續叫響……
自2022年被確定爲全國第二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地區以來,佳木斯市在全面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過程中,通過構建便民生活圈、打造便民服務鏈、提升民生幸福度,發揮各類資源和社會力量,以社區黨建爲引領,把便民生活圈建設與基層社會治理緊密結合,利用閒置資源創新便民服務,鏈接外部近鄰資源導入生活服務,打造綜合服務站點提供共享式服務,滿足居民的生活需要。
把“需求清單”轉爲“滿意清單”
“走呀老劉,咱去食堂吃口飯。”佳木斯市前進區春光社區的老年活動室裡,退休後的榮春招呼着老友一同去社區食堂吃午飯。
“平時孩子不回家,我下樓就能吃上熱乎飯。社區食堂的菜樣式多、乾淨,還便宜。我現在是省時省力還省心。”榮春幾乎每天都來活動室打打牌聊聊天,“現在下雨也有地方去了,老年人就是需要這樣的環境。”
活動室以老年人需求爲導向,設置了棋牌室、烘焙室、乒乓球室、舞蹈室和書畫室,爲社區的老年人提供了個性化服務。
“因爲離得近,我們像上班似的天天來,既鍛鍊了身體,又增進了鄰里之間的友誼,我覺得特別好。”乒乓球愛好者郭學平說。
一刻鐘,不僅是標示時間的尺度,更體現了城市治理的溫度和美好生活的刻度。曾起過大作用現在卻閒置下來的核酸小屋也麗轉身“再就業”,被拓展成爲集“休閒、補給、便民、監督”等於一體的24小時戶外勞動者驛站。
凌晨4點,天剛矇矇亮,環衛宋大爺已經把一條街道的衛生清理完畢。他來到郊區友誼街道上的勞動者驛站,放下清掃工具,接了一杯熱水,坐下歇歇腳。
“有了這個驛站之後可是讓我方便太多了。我負責的這片街區離家有點遠,尤其是凌晨的時間點,想喝口水歇個腳都沒處去。”宋大爺坐在驛站裡開心地說:“現在可好了!我累的時候幾分鐘就能到這,屋裡不只能休息、喝水,還能充電、熱飯呢。”
24小時戶外勞動者驛站針對出租車司機、環衛工人、外賣員、快遞員等戶外勞動者,設置了愛心公益、安心小憩、省心充電、靜心閱讀等多個功能區,配備了休息座椅、飲水機、微波爐、手機充電等設備,還與供銷聯社聯合爲周邊居民提供暖心的便利服務,是名副其實的多功能服務暖心“加油站”。
“我們驛站目前錄入系統裡的戶外勞動者已經有300餘人,下一步,我們打算聯合供銷聯社以及社區街道辦共同打造線上線下的一個便民服務平臺,從而拓展拓寬我們的服務,讓居民更好地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暖。”佳木斯市郊區友誼街道華園社區負責人王雪說。
眼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進化”還在持續。如何把居民的“需求清單”轉化爲“滿意清單”則是佳木斯不斷追求、不斷突破的命題。在這條賽道上,佳木斯正用一個又一個小“圈”編織成宜居宜業的“佳”式“同心圓”。
來源:黑龍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