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緊繃 戴上口罩不鬆懈
(圖/本報系資料照)
Omicron第3波疫情趨緩,本週一新增確診數已降到1萬2千多例,然而死亡人數仍有54人,近2周也曾出現單日死亡70到100人的狀況,甚至媒體報導殯儀館塞爆、冰櫃不夠用,還有醫院急診與病房爆滿、中西藥都缺藥的消息,不免讓人擔憂疫情真的趨緩了嗎?
臺灣Omicron疫情致死率最低點出現在去年9、10月,約萬分之15餘,近來已達萬分之16餘。脆弱族羣在第1、2波疫情容易感染致死,而疫苗覆蓋率只會越來越高,且病毒毒性並未增加,照理說致死率應會下降,何以降了以後又升?最可能的原因是感染黑數增加了,因爲大家不再那麼擔心疫情,防疫險理賠也改制,導致更多人感染後不願檢測。此黑數增加的比例,從上述數字推算,約爲7%。
以萬分之16餘的致死率推估,近期每日死亡人數應爲50以下,而近2周死亡人數過高跟春節延遲通報有關,若以發病日計算,並未發現致死率明顯升高。
目前疫情大趨勢是BA.5的後繼主要變種竟然是BA.2.75,而非先前大家認定傳染力更強的BQ.1。因此BA.2.75有可能就是Omicron最後一波疫情,除非還有傳染力更強的變種出現。
另一個影響疫情走勢的因素是感染黑數,幾個月前防疫險存續時期,黑數約爲確診數的3成多,幾個月來又增加了7%,因此整體感染率(確診加黑數)接近6成。若再加上疫苗保護力,目前羣體免疫率約爲7成多,使得新增確診數跌到1萬多。
接下來的變數是20日開始就要鬆綁口罩令,雖然多數民衆看起來仍會繼續配戴,但難保不會有樣學樣,越來越多人脫掉口罩。疫情目前能趨緩,戴口罩是一個很大原因,如果大家接下來都不戴,疫情曲線一定會上揚。因此,應持續宣導,在感染風險高的情境還是必須戴上口罩。
近來常用藥品,比如抗生素安蒙西林、制酸劑氧化鎂等嚴重缺藥,許多醫生行醫幾十年也沒看過這樣的狀況,顯見臺灣的缺藥警示機制仍有不足之處。主要原因爲藥廠缺工,以及中國大陸因爲疫情爆發而管制原料出口,衛福部應就這些藥品的供需體系進行盤點與體檢,對供給鏈較爲脆弱的藥品增加應急準備,以免再度發生病患吃不到藥的窘境。
新冠疫情走勢雖已趨緩,近來各大醫院急診與病房仍是爆滿,原因是有些手術延到春節後、春節羣聚造成非新冠傳染病增加、寒流造成心血管發病增加,以及癌症與慢性病惡化等,而這些原因可以說是超長年假的後遺症,應列爲往後連假制定的參考。
估計下週一確診新增案例有機會降到1萬例以下,然而民衆仍應做好自主防疫,纔不會讓吃緊的醫療體系更加緊繃。(作者爲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