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種覆蓋率 改採劑次人口比 全世界沒人這樣算
爲擴大疫苗覆蓋率,新北市政府13日起爲67歲以上、原住民57歲以上不限戶籍者施打莫德納疫苗。圖爲三重綜合體育館的注射站內,醫護人員爲民衆接種。(範揚光攝)
疫苗覆蓋率不同計算方式比較表
目前我國打第一劑疫苗的覆蓋率爲15.9%,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宣佈,接下來將採用「劑次人口比」來計算全人口的疫苗覆蓋率,以計算得出的疫苗覆蓋率則變爲16.27%,並指出,若按現在接種的速度,就能達到蔡英文總統宣示7月底達25%覆蓋率的目標。在接種人數不變的情況下,只因改變計算方式百分比就呈現上升,遭外界質疑是玩數字魔術,專家更質疑,全世界沒有人將2劑疫苗加總合算覆蓋率,有美化數字的嫌疑。
7月底達25% 指揮中心有信心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所謂「劑次人口比」,就是不單看施打第一劑疫苗的人數,而是將第一劑、第二劑的接種數字加總後除以全國人口數,所得出的百分比當作整體疫苗的覆蓋率,目前我國打第一劑疫苗的涵蓋率爲15.9%,若用劑次人口比計算爲16.27%。
蔡總統日前宣示要在7月底達到全國25%的疫苗覆蓋率,力拚7月26日能如期降級解封。但有醫師認爲,依目前施打速度,恐得等到8月中才能達標,意味着三級警戒也要再延一個月。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採用劑次人口比估算覆蓋率後,達標應不需等到8月中。莊人祥則補充指出,若按現在接種速度,估計7月底就能達到25%覆蓋率的標準。
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疫苗施打覆蓋率不需把打兩劑的加進來算,「全世界沒有人這樣算,都是打第一劑的人有多少?打第二劑的有多少?」兩者會分開算。
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也說,政府改用劑次人口比計算覆蓋率,確實有美化數字之嫌,可能是陳時中心中很想解封,但行政院不太想,因此必須要有權宜之計。
不過,王任賢也說,若按現在每天20幾萬的接種數,約每天1%的成長率,月底達25%的目標確實也不成問題,可能指揮中心是爲讓數字簡化方便閱讀,才改用劑次人口比。
蘇益仁稱 高風險接種應達6成
對於政府着墨在7月底要達全人口25%的覆蓋率,蘇益仁指出,現階段其實也欠缺科學根據,如果政府所說的25%疫苗覆蓋率都打到年輕人身上,「那一點意義都沒有」,因爲年輕人不會重症,一旦60歲以上、罕見疾病、重大傷病、甚至慢性病及其他高風險族羣的覆蓋率超過6成,新冠肺炎重症率、死亡率就會下降,接下來纔是進一步的將確診數降低,這時候才需針對年輕人進行接種。
蘇益仁進一步強調,從我國感染新冠的重症患者以及死亡比例來看,第八類的60歲以上長者,以及第九類的罕見疾病與重大傷病者,兩族羣的接種率若都達到6成以上,就可算是我國疫苗接種的第一個里程碑,防疫措施能不能鬆綁?全國能不能降爲二級警戒?這個是重要參考。
臺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則解釋,國際間原本就有兩種的疫苗施打覆蓋率的計算方式,過去將第一劑、第二劑施打人數分開算是以人爲主,現在改用劑次人口比,則是以劑量爲主,主要是計算疫苗在各族羣間的分配劑量,以利後續分配規畫。
陳秀熙舉例,因爲原先第二劑疫苗施打需在接種第一劑後28天進行,但現在已改爲10到12周,因爲各族羣間施打時間點的不同,就需要採用劑次人口比來回推,例如藉此看出75歲、65歲以上長者是否有施打數量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