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乾溼交替 醫師點名「這病」增新冠中重症風險

臺灣每年有超過37萬名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就醫。(示意圖/Shutterstock)

臺灣每年有超過37萬名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就醫,該病是一個反覆性、高度搔癢的免疫性疾病,據統計,臺灣兒童盛行率約8~10%,此病好發於乾溼交替、例如近來的午後雷陣雨,易誘發此病惡化。皮膚科醫師憂心,由於治療時有時需採用免疫抑制劑,以降低病患免疫反應,因而增加肺炎、敗血症的風險,在近來新冠肺炎仍持續下,病患若確診新冠,恐增加其中重症的風險。

臺中市文心皮膚科醫師林子鈞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因免疫反應過於強烈,患者常有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鼻竇炎的共病,也因皮膚常紅腫搔癢,影響睡眠、課業、工作、外觀,增高罹患憂鬱症機率。

林子鈞並表示,由於異位性皮膚炎起因爲皮膚屏障功能較差,因此治療時除使用內服或外用類固醇外,必須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不免降低病患免疫力,因此患者易罹患肺炎、敗血症。他表示,患者若長期服用免疫性抑制劑就要小心罹患新冠肺炎中重症的風險將增加。

臺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若是異位性皮膚炎較嚴重者、需口服免疫抑制劑藥物,確診新冠肺炎時,要特別告知醫師有此慢性皮膚炎,及使用的藥物,以降低新冠肺炎中重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