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跨越千里的“謝謝”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鄭天然 通訊員 徐光達 郭鵬飛 應牧臻
陽春三月,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駐地,一封感謝信和一面錦旗跨越2100多公里,被送到戰士王靜平和齊圓手中。一個多月前,他們二人與退役軍人王政漢一起,救下了車禍現場的受困羣衆。時隔50多天,終於找到救命恩人的周女士不遠千里趕來,只爲當面說一聲“謝謝”。
事情發生在1個多月前,現役武警戰士王靜平和齊圓適逢休假,與退役軍人王政漢相約到王靜平老家參加他的婚禮。1月14日傍晚,3人驅車行駛到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音江公路,正計劃着晚上幫王靜平佈置婚房,卻沒想到偶遇了車禍現場的生死一幕。
王靜平還記得那一刻的驚險,一輛轎車突然失控,徑直撞向了停在路邊的貨車。強大的衝擊力和慣性讓轎車直接騰空,不巧的是貨車上裝滿鋼管,一根鋼管直接貫穿了轎車,現場發出巨大聲響,遠遠地就能看到引擎蓋冒出白煙。
“我們看到前車出事故的時候,趕忙踩死了剎車。”王靜平回憶說,當時天色漸暗,路面沒有標示牌和路燈,如果不及時阻攔後面的車輛,後果不堪設想。3人立刻下車,拼命地朝其他車輛大喊:“停車!快停車!”
後續車輛被喊停,路上排起長長的車隊,有羣衆下車一同趕往事故現場。零下30攝氏度的天氣,讓救援情況不容樂觀,有人擔心着,“這天那麼冷,人估計都已經沒了”。
“天又冷又黑,現場很安靜,那時候我感覺自己都快死了,什麼知覺都沒有。”後來,受困羣衆周女士回憶起那一刻只覺得後怕。但當時,第一時間挺身而出的王靜平卻沒有想太多。
車禍現場,引擎蓋不斷冒煙,車門被鎖死,受困羣衆陷入昏迷。一根30多米長的鋼管貫穿了整個車身,撞碎的汽車零件散滿一地,車輛隨時可能發生二次事故。
憑藉經驗,王靜平第一時間將車熄火。變形的車門很難打開,他就和戰友徒手去掰。幾個人一邊用力拉開車門,一邊對着傷員大聲呼喊:“堅持住,救護車馬上就到!”“不要睡覺,不要睡覺,醒醒!”
“當時她臉上劃開了一道很長很深的口子,從外面甚至可以看見裡面的牙齒和骨頭。”齊圓回憶說,現場散落的車輛配件劃過周女士的脖頸,離大動脈只有幾釐米。鮮血不斷流淌着,傷員早已失去意識。
因爲拉扯車門,王靜平的手上也受了傷,現在留下幾道疤,但他並不在乎地說,“一門心思救人哪顧得上自己受傷呀。”3人衝上去之後,一些地方羣衆也圍了上來一同參與救助。他們將傷員挪到安全地帶,一邊用衣服爲她擋風,一邊陪着她等待救護車的到來。
“剛入伍時,聽老班長講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爲人民服務’,人民子弟兵爲人民嘛,自己雖然退伍了,但‘爲人民服務’的心沒有變,軍人的本色沒有變。”退役軍人王政漢自豪地說。
兩個小時的救援守護後,3人將周女士安全交到醫務人員手中。經過搶救,周女士脫離了生命危險,身體也慢慢好轉。但在她心裡始終有一個心結,便是無法向救她的幾位小夥子道謝,現場他們沒有留下任何姓名和聯繫方式。
周女士讓丈夫四處打聽,在社交媒體上發佈視頻,到處詢問。終於,有人看到了轉發的短視頻,認出了其中一位正是休假回家辦婚禮的王靜平。
幾經輾轉,一個多月後,周女士一家終於得知救她的是3位軍人,其中兩名95後,一名是00後。
“車禍這麼嚴重,我的愛人能夠幸運地活下來,多虧了他們的及時幫助。他們不顧自身安危,救了我愛人的生命,也救了我們的家庭。千言萬語都無法表達我們的感激,我們一定要找到他們,當面說一句‘謝謝’!”周女士的丈夫激動地說。
爲了當面表達感謝,不久前,還在康復階段的周女士堅持和家人一起,驅車20多個小時,從內蒙古專程趕到部隊駐地。送上感謝信和錦旗,缺損了7顆牙齒的周女士不顧說話費力,一個勁兒地對兩名年輕的戰士說着“謝謝”。周女士的丈夫說,如今妻子常告訴身邊人,是武警戰士救了她的命。他們還計劃等身體康復後,去參加各種公益活動,“我們要將這份愛傳遞下去,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溫暖。”
“我們只是做了一件任何人看到都會做的事,更何況我是一名軍人,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戰士齊圓解釋說,平時訓練中,大家不僅要進行體能訓練,還會學習自救互救專業知識,“所有的訓練,不單是爲了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奮勇衝鋒,也是爲了在人民羣衆遭遇危險的緊急關頭,用實際行動踐行人民軍隊爲人民的宗旨與使命。”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