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提醒:血常規出現這三項異常,需做最壞打算!
李爺爺66歲,半個月前,他按照慣例去醫院進行體檢。體檢報告顯示他的血紅蛋白偏低,只有75g/L,這意味着他貧血了。李爺爺開始並沒有太在意。
他認爲可能是最近飲食不夠均衡,營養不足導致的。於是,他開始多補充一些富含鐵質的食物,希望能改善貧血的狀況。
3天前,他突然感到腹部一陣劇痛,疼得他幾乎無法站立。家人見狀,立刻將他送往醫院。影像學CT顯示腹部有一板塊,病理活檢顯示,在大腸緊靠迴盲瓣見一潰瘍型腫塊,腫塊大小3.5cmx2.0cmx0.8cm,眼觀腫塊累及全層。
送檢“吻合口”粘膜兩圈,腸繫膜檢出腫大淋巴結27枚,確診爲結腸癌。
原來,李爺爺的貧血並不是因爲營養不足,而是因爲他的大腸一直在出血,癌細胞侵蝕了腸道壁上的血管,導致血液不斷流失;由於每次的出血量不大,不易察覺,但又因爲一直血流不止,所以血常規發現身體處於貧血狀態,最終得以發現結腸癌這一疾病。
得知這個消息後,李爺爺和家人都感到震驚和痛苦,經過醫生的評估和建議,李爺爺決定接受手術治療。手術進行得很順利,醫生成功切除了腫瘤和部分受影響的腸道。
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治療和家人的精心照顧,李爺爺的身體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他的貧血症狀得到了緩解,腹部也不再疼痛;雖然他還需要定期進行復查和接受後續治療,但他已經能夠重新過上正常的生活了。
李爺爺的經歷告訴我們,血常規檢查就像是身體內部的“預警系統”,能夠敏銳地捕捉到血液中各種指標的細微變化,從而爲醫生提供關於患者健康狀況的初步線索。
如果李爺爺能夠更早地重視血常規檢查的結果,及時進行深入檢查,那麼或許能夠更早地發現大腸癌的蹤跡,贏得更多的治療時間和機會。下面我們一起了解血常規出現以下三種損害時,可能會出現嚴重後果。
一、血常規出現這三種異常,需要做好最壞打算
紅細胞指標
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濃度過高,當外周血小球形紅細胞增多(>10%)時, 可能意味着遺傳性紅細胞增多症或年輕男性因雄激素分泌水平高而導致的造血功能旺盛。
過高的紅細胞含量可能導致血液粘稠,使凝血過度,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
消化道潰瘍導致慢性出血,月經量過大,導致消化吸收能力下降,食物攝入不足,進而造成造血原料如鐵、維生素B12和葉酸等的缺乏,這直接影響了紅細胞的生成,導致血紅蛋白下降;平均紅細胞體積低於80fl以及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小於27pg等現象即可提示出現小細胞貧血症狀。
血清鐵含量也同時下,當血清鐵低於8.95μmol/L,血清鐵蛋白低於12μmol/L,這可能導致機體缺氧,出現頭暈、乏力、精神不振、食慾減退等症狀;嚴重貧血還可能影響心臟功能,導致心悸、胸悶等症狀。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危及生命。
白細胞指標
白細胞計數過高超過100×10^9/L,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如細菌感染、炎症、尿毒症、嚴重燒傷等。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感染時,白細胞會明顯增多。
白細胞過高可能導致身體防禦功能減弱,增加感染、機體器官衰竭等併發症的風險。
白細胞計數過低可能意味着免疫系統功能低下,增加感染的風險。
這可能是由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徵,放射線暴露以及長時間接觸苯、汞等重金屬化學物質導致的急性白血病,都可能使白細胞數值降低。
血小板指標
血小板計數過高,尤其是大於800×10^9/L時,可能增加血栓形成和出血的風險。血栓可能導致肢體腫脹、疼痛,甚至引發心腦血管疾病;而出血可能表現爲皮膚黏膜瘀點、瘀斑,嚴重者可能出現胃腸道出血。
血小板計數過低可能導致出血傾向,因爲血小板在血液凝固過程中起着關鍵作用。輕微的出血可能表現爲皮下淤血,而嚴重的出血可能危及生命。
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血常規能不能提示癌症的端倪。
二、血常規能不能查出癌症?
第一:紅細胞異常和貧血可能提示腫瘤
血液系統腫瘤如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和實質性腫瘤如肝癌、肺癌等,這兩種腫瘤會導致紅細胞生成的減少,低於4× 10¹²/L,以及紅細胞大小的改變和形狀的變異。
造血系統惡性腫瘤直接影響骨髓的造血功能,導致紅細胞生成減少,從而引發貧血。例如多發性骨髓瘤多爲正細胞低色素貧血,血紅蛋白含量減少。
第二:白細胞的含量也是我們要關注的指標,其正常參考值範圍一般爲4.0~10.0 x 10^9/L,很多腫瘤可以通過白細胞指標的異常來提示。
在淋巴瘤的發展過程中,特別是當淋巴瘤細胞已經浸潤骨髓時,可能導致淋巴瘤細胞白血病的發生。這種情況下,患者的白細胞數量往往會偏高。這些升高的白細胞通常是癌性的白細胞,它們沒有正常的免疫功能,可能導致患者的抵抗力非常差。
因此,一旦出現白細胞升高或其他異常表現,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血常規和骨髓檢查,以明確是否發生了淋巴瘤細胞白血病或其他類型的淋巴瘤。其他非血液系統腫瘤比如肺癌、乳腺癌等,也可能在疾病發展過程中影響白細胞數量。
此外,白細胞異常還可能表現爲白細胞形態的改變。例如,在急性白血病中,白細胞形態表現爲原始細胞或異常幼稚細胞的增多。這些改變可以通過顯微鏡觀察或流式細胞術等方法進行檢測。
第三:血小板異常往往與多種類型的腫瘤存在關聯
一般而言,血小板的正常值在(100~300)×10^9/L之間,當血小板計數超過這個範圍時,就被認爲是血小板異常。
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以及慢性髓系白血病等白血病類型,患者常常伴隨有血小板降低。這種增高可能是由於白血病細胞異常增殖,干擾了正常的造血過程。在某些白血病患者中,大約50%的病人血小板計數<60×10^9/L.
這種異常可能包括骨髓增生過度或抑制,從而干擾了正常的血小板生成過程。
例如,在急性白血病中,骨髓中惡性白血病細胞的異常增生會擠壓正常造血細胞的空間,導致血小板生成減少。白血病早期或者病情穩定時,血小板數值可以在100-300×10^9/L之間,雖然數量減少但是一般不會有出血的風險。
隨着疾病進展,血小板數量低於100×10^9/L,甚至低於20×10^9/L出現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容易出現致命性出血。通過上述三點的例子可以發現,通過血常規中的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的數值上的改變可以提示腫瘤的發生,但如需要確診還要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三、血常規異常爲什麼可以提示腫瘤?
腫瘤細胞的浸潤和破壞也可能導致血管破裂出血。例如胃癌、結直腸癌和胰腺癌等,可能導致消化道出血,進而引起貧血。肝癌破壞肝細胞,導致肝功能異常,影響凝血因子的合成,導致出血的風險增加。
肝癌患者因爲腫瘤佔位壓迫血管還容易出現門靜脈高壓,這會導致脾臟增大、功能亢進,過多的紅細胞在脾臟中被破壞。泌尿系統的腫瘤也可能影響腎臟功能,導致促紅細胞生成素(EPO)分泌減少,從而加重貧血。
其次,腫瘤作爲高代謝組織,可能導致身體營養不良和出血,進而引發繼發性貧血。此外,如果腫瘤發生骨髓轉移,還可能直接影響造血功能,導致紅細胞生成數量下降。
淋巴瘤是一組異質性的腫瘤性疾病,起源於發生突變的單個淋巴細胞。
這種因爲突變後的淋巴細胞具有增殖和生存優勢,導致免疫系統功能受損,引起白細胞的異常。
同時,血液系統腫瘤在治療過程中,如化療或放療,也可能對血小板計數產生影響。這些治療方法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也可能對正常的造血細胞造成損傷,從而導致血小板計數的降低。某些血液系統腫瘤還會釋放一些物質,這些物質可能直接破壞血小板或干擾血小板的正常功能。這進一步加劇了血小板計數的異常。
綜上所述,血常規檢查不僅是一項基礎而常規的體檢項目,更是我們守護健康的重要防線。它能夠幫助我們及時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
通過血常規檢查,醫生可以初步判斷患者的病情,爲後續的治療提供有力的依據。其中,當出現血紅蛋白減少、白細胞升高、血小板降低這三種損害,要提高警惕,做最壞打算。最後,通過保持空腹、避免服藥、保持情緒穩定、正確配合採血以及注意檢查後的休息和護理等方面的注意事項,患者可以更好地完成血常規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