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評論家曾文泉/第15屆光州雙年展:「盤索裡:21 世紀的音景」
第15屆光州雙年展開幕現場。圖/曾文泉攝影
第 15 屆光州雙年展,主題定爲「盤索裡:21 世紀的音景(Pansori,a soundscape of the 21st century )」, 盤索裡 ( Pansori ) 是一種結合講故事與表演的韓國傳統音樂形式。 pan 是公共空間,sori 指的是聲音。在盤索裡中,表演者、觀衆和環境融爲一體,空間與聲音、表演者與環境之間的關係,都在探討的範圍。雙年展重新詮釋當代空間,也仔細審視人類、非人類、有機和無機居住者所發出的聲音。在本次展覽中,來自30個國家的72位藝術家的聲音,成爲視覺交響樂的一部分,每個人都貢獻了自己獨特的角色,一起營造本屆的雙年展。
第15屆光州雙年展中,來自30個國家的72位藝術家的聲音,成爲視覺交響樂的一部分。圖爲Phillip Zach 作品「軟廢墟」。圖/光州雙年展提供
爭議的邊界、反移民牆、禁閉、社交距離、隔離政策……這些看似不同的議題卻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空間及其政治組織。 氣候變遷的影響,一種新的世界地圖;二氧化碳和城市生活、沙漠化和移民、森林砍伐和社會鬥爭、動物棲息地的破壞和植物的入侵,都殘酷地相互關聯。 「盤索裡:21 世紀的音景」是一場關於我們居住的空間的歌劇展覽。雙年展場地位於兩處,雙年展展覽館,以及楊林洞兩處,在雙年展展覽館部分:
「反饋效應( Feedback Effect )」(展覽館1號, 2號展廳)
該區展示了一個充滿人類活動的星球的聲音圖像,其中人與其他物種間的關係變得密集,而他們所居住的空間,都是連續的,具有傳染性和直接性。Emeka Ogboh 的作品「Oju 2.0 」黑暗狹長的聲音走道,探索在混亂中尋找和諧的聲音,混合的元素不時被不同的街道聲音打斷,在這些時刻,不同的街道聲音反映了一個充滿活力的社區的自然無序中的潛在秩序。Kandis Williams 以拼貼水彩方式,擬似雜誌編排,「上帝與妖怪是白人捏造來殺光我們」作品,嚴肅指責美國的黑歷史; 本屆策展總監尼可拉布西歐以出版「美學關係」一書聞名,臺北雙年展「劇烈加速度」由他策劃,這次第二次合作比利時的藝術家Peter Buggenhout, 以廢棄物,形塑未來世界的雕刻,作品「瞎子帶領瞎子」,是臺北雙年展作品的延續,新作「路易國王5,6 」,以壓克力板的對壓,裡面有木板,皮革,油畫顏料等材質,替未來繪畫發想新的形式。德韓混血Mira Mann的「風之物」是一座全景紀念館,專門紀念在德國工作的韓國護士,音樂以鼓、舞和歌爲基礎的韓國傳統音樂。印度藝術家 Amol K Patil 父親是知名編劇,祖父在英國殖民時期爲抗英的詩人,他的作品,以新崛起的中產階級爲訴求,挑戰舊有的種姓制度,他解釋印度寓言“猴王”的故事,剛出生的猴王所向無敵,卻時時處在飢餓狀態,有天,他看到太陽,決定要拿來吃,於是一直接近太陽,最後融化,現場的雕刻裝置反芻這個寓言。 Noel W. Anderson 的掛毯伴隨着聲音裝置,探討了白人至上在黑人表演的發展和表現中的物質和概念含義。
Amol K Patil 作品,探討種姓制度。圖/光州雙年展提供
Peter Buggenhout作品「瞎子帶領瞎子」。圖/光州雙年展提供
Mira Mann 作品「風之物」。圖/光州雙年展提供
美國紐約超寫實派畫家Anna Conway透過繪畫,傳達光怪,詭異寫實風格,這次展覽的系列作品,反應聲音在繪畫裡面的角色,以及空間對於人類與非人類的感知,作品「Alexa, Siri, 風景」以及作品 「Haniwa」表現出大地裡安靜的聲音。作品 「圍繞」 由12張畫布組成,畫布上,大鷹架之稱的綠螢幕,透過新的CGI手法,將人類與非人類間的關係表現在畫布上。美國藝術家Hayden Dunham 大型裝置,使用黑色樹脂油料,鐵件,玻璃,壓克力顏料,「迴歸-最終自由」作品,將詩意的透明樓梯,懸掛在黑色液態池上方,是對不同材質的實踐。
Anna Conway 作品「圍繞」。圖/曾文泉攝影
美國立陶宛裔藝術家Andrius Arutiunian ,研究範圍以西方與東方音樂爲主,涵蓋電影與表演藝術,作品「下方」透過五個巨大的瀝青雕塑,裡面放射出微量的聲音, 藝術家透過一種工具將聲音壓縮在裡面,藝術家試圖透過希臘寓言,兩隻神獸拒絕教導人類語言,最後被囚禁在地下。
Andrius Arutiunian 以瀝青製作的作品「下方」。圖/光州雙年展提供
「複音音樂 ( Polyphony )」(3號展廳)
展示着注重多層次、多焦點視角的藝術家作品。第一件巨大的繪畫雕塑由駐柏林藝術家Phillip Zach「軟廢墟」,這是一幅具有繭狀結構的沉浸式繪畫,暗示殘餘空間的餘波可能會催生全新的世界,作品構想來自一棵被毛蟲覆蓋的樹,以及城市交換不再需要衣服的活動。法國藝術家 Gaelle Choisne 作品,「碑記系列」裡,「海地-太子港」系列,9 塊水泥碑,上面以UV印刷着海地重要建築物,這些經過大地震與颶風災難後的建築影像,作爲紀念文件; 另一件作品「溫柔地吃我」,以過世黑人女權運動家奧德雷若德的詩作“黑色獨角獸”爲發想,在當地找到30種季節水果,地上的蠟筆文字,教堂祈福的鹽,以裝置形式陳列在地上。巴西藝術家 Alex Cerveny 創作包含繪畫,雕刻與繪圖,內容涵蓋古代到當代的資訊,他的主題,通常透過旅行來研讀人的狀態。含着圖書館大量訊息,個人神秘學,以及當代政治對白,以想像創造出超寫實的景觀,作品「渡船人」」呈現大量資訊,越戰後的越南難民的逃難路線,顯示當時的亞洲國家,少有接受他們,有些必須航行幾周到加拿大尋找庇護。韓國藝術家權慧元以濟州島的岩漿洞爲藍圖,建構一個「洞穴入口網站」,一件大規模的錄像聲音裝置,這些聲音是在濟州島實地錄製。
Gaelle Choisne 碑記系列。圖/曾文泉攝影
地上的水果Gaells Choisne,作品「溫柔地吃我」。圖/曾文泉攝影
Alex Cervery 畫作「渡船人」。圖/曾文泉攝影
「原始聲音( Primordial ) 」(4和5號展廳)
此區展示探索非人類世界、宇宙和分子世界的藝術家,其中二氧化碳、催淚瓦斯和環境激素、飛沫和病毒是歷史的主要媒介。第一次大爆炸噪音、中國人所說的氣、佛教徒唸經時發出的嗡姆,作爲原始聲音的媒介,呈現出宇宙的開始也是它的終點。這是個想像的空間,一個出口和另一個世界。藝術家將他們的「起點」擴展到世界的起源和宇宙的創造。
第四展間是開放的,第一件大型裝置是南非駐法國藝術家Bianca Bondi的「漫長的黑暗游泳」如一個白色大型沙丘,開放,詩意卻帶幾分詭異氣份,白色的階梯邀請你走上上方,優雅的地貌覆蓋白色沙岩,一 個黑色的洞穴看不見底,幾隻鳥的屍體,一個被綠色攀藤纏繞的吊燈,旁邊一個圓形鏡子,邀請觀衆沉浸在一種接受和被動的狀態中,獲得一種超感官的空間體驗。
Josèfa Ntjam 視訊裝置讓人想起太空船控制檯,用於可視化「外星」訊號並講述無法分類的生物發光生物體的故事。 出生法國,住在英國的旅行家Marguerite Humeau 的裝置名稱「攪動」,震撼人心,其中包括由音樂家和前 Leenalchi 樂隊成員 Song Hee 錄製的帶有聲音和鼓的實驗性盤索裡作品,裝置許多圓形的燈,一個人型雕像居中放置,似神也類鬼,讓人聯想到生命的起源。蘇聯籍駐印尼峇里島藝術家 Sofya Skidan, 以三頻錄像裝置,作品「你怎麼稱呼尚未融合的怪異現象?」探討人類在人類世裡的科技文化洪流裡,如何擴取訊息的來源,是自然與科技的拔河。不受重視的幻境細節上,作品常以兒時生長的巴西鄉下記憶,當代想像的語境,連結回憶與土地,雙年展展出的新作,厚實的肌理,失焦的中心,型塑出未來反烏托邦的地景。美國藝術家 John E. Dowell Jr. 以版畫,攝影與油畫見長,雙年展挑選1970-1980年代的創作,白色抽象語境包含舞蹈與音樂,特別是 John Cage 與John Coltrane 的曲目。
Marguerite Humeau 作品「攪動」。圖/光州雙年展提供
Bianca Bondi 作品「漫長的黑暗游泳」。圖/曾文泉攝影
第二展場 : 楊林洞
楊林洞是一個長期保存着光州城市歷史和社區精神的區塊。參觀者可以遊走在楊林文化噴泉、Podonamu藝術空間、韓富哲畫廊、舊警察局、楊林沙龍、韓熙媛美術館、空屋、和霍朗加西納姆。
Jayi Kim 尋求寧靜,遠離現代社會的瘋狂和無休止的競爭,通過楊林洞文化中心改造成一個巨大的人工花園來減少碳足跡,她在當地咖啡館的幫助下種植草藥,這些咖啡館習慣於創造飲料,提供環保的消費選擇。Angela Bulloch的動態立體繪圖機使用電動繪圖機制,透過事前輸入的音樂,在紙張表面上進行標記,形成單色的當代繪畫。作爲過渡空間的探索者,Saâdane Afif 與盤索裡歌手 Sora Kim 合作,將一座舊的閒置警察局改造成永恆之亭,利用廢棄的建築作爲通往共享權力空間的門戶。
展場外的國家館
光州基金會試圖比照威尼斯雙年展的國家館模式,幾年的努力,今年將國家館的數字提升到31個國家館,看起來有極大的收穫,但是,看細節與品質,比較像是各個國家裡,小城市政治機器運作下的產物,日本館由福岡美術館負責,「我還有一些事物可以記憶」,以光州目前國際曝光與沉默的歷史出發,「內海昭子」以及「山內光枝」兩位來自福岡的藝術家,以裝置錄像呈現光州城市現況,內海曾在越後妻有大地藝術季,以戶外的階梯,飄動的白紗作品作爲永久地景,也在關渡美術館展出。幽暗的房間,斜着緊密垂掛的不鏽鋼鋼管,在碰撞後產生的清音,迴響在展場。同時,美國館位於光州紀念館裡面,由舊金山亞洲美術館策劃,裡面夾雜着臺灣兩位參加馬祖藝術島的非美國籍藝術家,以及香港藝術家,與美國沒有任何關聯,有些突兀。可喜的是,作爲東南亞館的亞洲文化中心,一入場,印尼團體,由 Julian Abraham Togar多人組成的 Jamming Station 吸引許多掌聲,「破碎的心在唱歌」,許多樂器提供讓參觀者休息,欣賞,加入,音樂團體共分成三組,在81天的展覽期間除了在印尼國家館外,也在楊林洞表演,音樂含跨除了國家邊界的主題外,友善,好客,連結,讓印尼館成爲雙年展很大的亮點。東協館「東南亞的綠色遺產」介紹東南亞的生態多樣性。
東南亞新加坡館。圖/光州雙年展提供
配合首爾 Frieze 藝博會,想跟當代藝術連結的人,在首爾展覽中心造成人流,配合釜山雙年展早一週開幕,這些國際藝術人士會集在光州,第15屆的光州雙年展開幕,韓國K Pop團體NCT助陣, 擠爆的開幕現場,一陣大雨,人潮散去,爲這個因政治事件而延伸出的文化活動稍稍降溫,嚴格來說,漫步在光州雙年展廳和楊林洞場館,體驗21世紀的盤索裡,鼓聲響起,舞臺燈光亮了,歌女緩步上臺,編織感人的愛情故事,故事裡,營造出新的聲音風景。今年的光州雙年展展期,到12月1日,值得親身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