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版企二代/企二代接班 勇闖三大試煉
臺灣企業過半爲家族企業。 彭博資訊
臺灣企業過半爲家族企業,根據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政大商學院去年發表的調查報告,臺灣上市櫃企業有54%是家族企業,在這些家族企業中,交棒子女者26.8%,佔比最高,與兄弟姐妹、配偶治理並列臺灣家族企業三大主要經營者樣貌。從一代交班二代的過程中,處處充滿挑戰。由於傳遞與承接的兩頭都缺乏交班經驗,組織也沒有先例可循,二代普遍面臨三個試煉:老臣領導、二代共治及品牌再造的摸索,訪談臺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周霞麗、安永家族辦公室會計師林志翔、政大商學院副院長邱奕嘉三位專家,針對這些接班困境給出四個解答。
臺灣家族企業接班大解密
劇本一、家族股權及財務規畫
一代與二代常見決策差異或代溝,周霞麗表示,可鼓勵長輩出來做理事長或同業公會會長,一代愈來愈花時間在外面社交,做生意本來也是需要一些人脈,二代可以在公司慢慢接手。
如果一代捨不得放手,可以留把「尚方寶劍」在手上。林志翔表示,普通股傳承給下一代,創辦人可成立閉鎖型公司發行「超級黃金股」或「特殊權利的特別股」,隨時拿出來用。股權的安排重要性很高,「股權的利益太大,它是倚天劍也是屠龍刀,如果你沒有股權,你的經營權是很不穩定的」。
劇本二、老臣也要有接班梯隊
接班者不該是一個人,應該是二代梯隊的接班。邱奕嘉表示,如果公司創辦人要退了,讓老臣輔佐新人不太對,應該是一代交給二代,老臣也要有接班梯隊。
林志翔強調,二代要領導老臣第一要有本事,其次要認知「老臣絕對不是二代的團隊,是一代的,二代要建立屬於自己的接班梯隊。」還有一種方法是,二代推動新政策可採用雙軌轉型,新舊事業齊發,舊事業讓專業經理人管理,新事業就找一批新的團隊。
劇本三、二代改革由小而大
二代接班後往往想強化家族企業品牌識別,林志翔指出,不管是數位化行銷,還是換LOGO,都是花錢的事情,要「讓創辦人知道做這件事大概要花多少錢,目的是什麼?多久可見效益。」
二代花錢的提案,不如先從「小的模組」開始,比方部門中人工作業高的環節可以導入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等看到效果,較容易爭取到創辦人的認同。如果一開始就選工程浩大的,比方做ERP系統導入要好幾百萬好或上千萬,困難度就會很高。
劇本四、接班前要先出去闖嗎?
直接回家是臺灣普遍現象,但邱奕嘉不建議二代畢業就回公司上班,「到哪裡大家都知道你是王子,誰敢把你當基層?」在外工作過,比較知道一代在想什麼,也更瞭解專業經理人在想什麼。邱奕嘉表示,企業第一代永遠會覺得別人比不上兒子,這是統計的謬誤,其實是因爲兒子在,優秀的人就不見得會願意進來。
綜上所述,兩代傳承的拉扯,通常在「給」與「不給」、「放」與「不放」、「做」與「不做」間,即便是直系血親上下兩代,仍常看到各種出於人性的隱諱緊張。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