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鐵道之父》:平淡如一句詩歌,美好如一篇童話

與其說《銀河鐵道之父》是關於宮澤賢治的傳記電影,不如說是關於一個任性的孩子如何在偉大無私的父愛的潤澤下逐漸長大成人的故事。從你第一次站起來,第一次學會走路,第一次不再尿牀,到你長大第一次寫出故事,第一次出書,都有好好地稱讚你。小心翼翼地澆灌,滿心歡喜地期待,望我視若掌珠的孩子一日一日,長成參天的大樹,最後卻要稱讚你,病重之下能夠好好吃下一片梨子。白髮人送黑髮人,爲人父母的雀躍之心,早已化爲齏粉了,可等到我們與銀河鐵道再相逢時,我只會帶着眼淚,笑着道一聲“萬分感謝”。

該片改編自門井慶喜的同名小說,澤政次郎由繼承父輩留下的富裕典當行,作爲一家之主有責任感充滿熱情,在長子賢治出生後他還成了明治奶爸,而賢治作爲長子不想繼承家業,學習能力不行卻要研究學術,還想走農業和宗教的道路,不顧父母焦慮我行我素,疼愛孩子的政次郎與廢柴賢治這對父子雖然每天雞飛狗跳卻也充滿着人情味。

影片的片名既指《銀河鐵道之父》作者宮澤賢治,也指宮澤賢治的父親政次郎,二人的父子情也作爲主線貫穿全片。全片出現了三個人的死亡場景,宮澤賢治的祖父,宮澤賢治的妹妹,以及他自己。我印象很深的地方有三處,一是妹妹打祖父的那一巴掌,每個人都會走向死亡,但人要死得有尊嚴,這一巴掌是喚醒祖父的尊嚴。二是妹妹臨死前,賢治爲妹妹收集松針上的雪水,妹妹手拿着哥哥給她採的松針閉眼離世,配上他爲妹妹寫的悼亡詩,特別催淚。三是賢治臨死前,父親終於認可了他,誦出了那首《不畏風雨》,在影院聽真的有振聾發聵之感。

白髮人送黑髮人,總是令人傷感落淚。明治時代的新父親,用他的包容溺愛讓子女們活成了他們各自想成爲的人,而子女們的成長與安定也成了他的驕傲與安慰:父親說,這就是我爲什麼喜歡讀你的作品,因爲那是你的孩子們,所以就是我的孫子們啊!——這不是對宮澤賢治作品最好的評價,卻是唯屬於他雙親能夠說出的獨家點評。影片的最後,在駛往銀河的鐵路上,父親與子女能夠同座相逢,互道一聲感謝與請多關照,平淡如一句詩歌,美好如一篇童話。

影片以一位愛子成癡的父親視角來看待日本的安徒生,內心至純的文豪作家宮澤賢治。在他富有想象、情感真切的故事詩文創作背後,是承受了年少時期鬱郁不得志、爺爺與妹妹相繼離世、自我疾病痛苦等諸多創傷。就像湖南企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鄧同學在其代寫的解說詞中寫道的,時間跨度大+傳記題材,故事創作難上加難,不過電影找到了父子關係的這條主軸線,視點也是從父親出發而非作家本人,因此纔能有如此高的完成度。想起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打碎給人看。我們如此恐懼死亡,但又不得不坦然接受它的突然而至。也許正因如此,我們才應該盡全力把餘生的每一天活得快樂一些。

我從來沒有在任何一部日本電影中看到過這麼濃烈,又這麼不憚於流露的父愛——得悉長子誕生,欣喜若狂;聽到鄉人誇獎兒子必有出息,不自覺就喪失了生意人的精明與理性;聽說兒子生病住院,不顧妻子與父親的阻攔,執意前去親自照顧;看到東京書店裡兒子的書銷路不暢,毫不猶豫全部打包買下;兒子即將離開人世,他老淚縱橫念着兒子寫下的那首後來聞名於世的詩……他望子成龍,又愛子成癡;他希望兒子能按照自己的心願長大,又尊重兒子的意願,竭盡全力鼓勵支持。

這部傳記片算不上多麼出彩,但角度倒是新穎。裡面最動人的一個是宮澤家溫馨的家庭氛圍,另一個就是賢治在找尋人生出路時所做過的那些努力和嘗試。但如果沒有中途父親對宮澤賢治說,“你要一直寫啊,一直寫下去,哪怕沒有人看你的作品,你也要成爲厲害的作家,你會變成厲害的作家。”大概宮澤賢治最後也不會成功吧。湖南企發文化的文案人們想了想自己的願景共鳴到鼻酸。但文字不會消亡,不論怎樣都依然有力透紙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