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金融活水潤澤鄉村沃土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源頭活水”,也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當前,如何加大真金白銀的投入,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拓寬資金籌集渠道,通過金融手段振興鄉村,值得研究。

近年來,我國加快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現代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圍繞“三農”關鍵領域融資難點,完善基礎金融服務,創新農村金融產品,鄉村全面振興領域金融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在金融“活水”的澆灌下,鄉村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有力有效,農民就業增收渠道拓寬,農村電商蓬勃發展。

不過,由於我國農村地區廣大,受限於農業生產自身的一些特性,農村金融需求主體難以提供有效的擔保,農民抗風險能力不強,且供求雙方存在信息不對稱等現實問題,造成金融機構未能較好掌握農戶具體狀況。此外,我國農村地區還普遍存在金融服務不平衡、科技應用不足等問題。新徵程上,鄉村全面振興必須要有真金白銀的硬投入,需要政府、金融機構以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不斷完善多元化投入機制,將公共資金、金融投資、社會資本吸引到鄉村全面振興中來。

建立健全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必須毫不動搖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的要求,重點支持糧食生產、鄉村特色產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以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等領域。以更加靈活高效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撬動各類社會資本更多投向鄉村全面振興,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羣衆內生髮展動力。

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現代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強化金融服務方式創新,通過深入“田間地頭”和生產一線,引導農業產業化基金、農業科技創新投資基金等加大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金融支持力度。健全鄉村全面振興中長期信貸支持投入保障機制,不斷拓寬農村抵質押物範圍,鼓勵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發揮資源、機制、科技等優勢,擴大鄉村金融業務規模、深化服務內涵,增加對鄉村全面振興各領域的信貸投入。

推動社會資本參與賦能鄉村全面振興。健全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對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融資增信支持制度保障。探索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機制,引導信貸、證券、保險等各類金融資源聚焦服務鄉村全面振興,不斷拓寬社會資本進入農業農村的渠道。充分發揮社會資本市場化、專業化優勢,鼓勵金融機構運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因地制宜打造惠農利民金融產品與服務,加快投融資模式創新、應用創新、金融產品創新,支持以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全面振興基金,引導更多社會金融資源支持鄉村全面振興。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雅芳 張元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