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失敗的工程,讓御賜的“天下第一城”只留下一個肉夾饃的美名
要說陝西最失落最無奈的城市,只有這一個——潼關。
潼關雄踞陝、晉、豫三省要衝之地,表裡山河、三省通衢,是關中地區的東大門,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關隘之一。
“秦有潼關,蜀有劍閣,皆國之門戶。”康熙皇帝讚譽潼關爲“天下第一城”,乾隆皇帝在古潼關門戶金陡關橫額上,御書“第一關”三個大字。
就連素有“天下第一關”之稱的山海關,也不得不承認:“畿內之險,惟潼關與山海爲首稱。”
歷史上的潼關赫赫有名,從西漢初年設縣,到東漢末年建關,一個馬超戰曹操的三國故事,讓天下人皆知這天下雄關,自後唐朝的安史之亂潼關失守,大唐從此中落。
加上潼關旁邊“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的故事,讓潼關在新的時代更是名聞天下。
但是,現在的潼關縣城 ,卻好像和這些沒有關係一樣,因爲現在的潼關城早已遷移到另外一個地方。
發生那些故事的地方,都是在潼關縣的港口鎮(合併到秦東鎮),和潼關縣城沒有關係;而潼關縣城的遷移,卻和新中國的一個水利建設有關。
這就是三門峽水利工程。
這座千年雄關,在建國後進行了三次搬遷。1959 年三門峽水庫蓄水,潼關古城屬淹沒區,必須全部搬遷;1962 年三門峽水庫蓄水高程發生了變化,潼關縣城又開始了規模較大的整體搬遷;90 年代隨着潼關金礦業帶來的經濟高速發展,建設現代化城市按下快車鍵,潼關縣城再次進行了遷移。
最可惜的就是第一次:從唐代時候歷經千年的潼關老城,挪地方了。
說以前明清的潼關城池,除了高大的城牆,還建有30多寺廟以及木石牌坊,雕樑畫棟構築精美。50多條巷道縱橫排列,一座不大的城池內,可謂繁華。
一聲令下,老城搬遷了,在那個困難時期,爲了新城的建設,人們拆舊蓋新,拆掉了城牆關樓,拆掉了寺院古建,千年的輝煌,就這麼沒有了。
我去港口鎮轉的時候,剩下的只有遺蹟,留下的只有一個地勢稍高,不在當時設定的水位線下水坡巷。
新打造的景區建設的再好,也是一個標本,沒有人氣。
要不是爲口吃的,我都不會到現在的潼關城——好像現在的潼關縣城對我的吸引力,只剩下吃了。
潼關最有名的就肉夾饃,當然我心裡感覺要吃正宗的,還得是到潼關人民吃的地方,於是就到了現在的潼關城。
肉夾饃鴨片湯,絕配。
潼關肉夾饃饃的特點是幹、脆、酥、香,肉的特點是肥而不膩。饃用麪粉加溫水、鹼面和豬油攪拌,裡邊是一層層的,皮薄鬆脆,像油酥餅。咬一口,掉渣燙嘴,口感極佳。
用剛出爐的熱燒餅夾上煮好的冷肉,俗稱:熱饃夾涼肉,這是肉夾饃最傳統的吃法。
潼關肉夾饃的絕佳搭檔當屬鴨片湯——記着,這裡說是鴨片湯,卻是沒有鴨肉的。
“鴨片”,其實是豬裡脊肉,這個名字還和慈禧太后有關係。說當年慈禧太后西狩途徑潼關,對潼關傳統名菜“燴裡脊片”讚賞有加,說此菜味似御膳中的“鴨片”。金口玉言,潼關燴裡脊片從此得名“鴨片湯”。
打假辦的可不要因爲鴉片湯沒有鴨肉就打假。
這個鴉片湯的做法我說不出,但是吃起來卻有滋有味,“一湯頂三鮮”。
“盤古開天闢了地,女媧來到黃河地……天下黃河十八彎,寧夏一彎到潼關……”
現在的潼關城,對於我來說,確實只剩下吃了,沒有厚重歷史歷史的加持,潼關只是一個只有16萬人口的關中小縣城。
從地圖來看,現在的潼關縣城在遠離黃河的北塬上,遠離高速公路,遠離沿渭河的發展區,顯得很是冷落。
蘇東坡曾寫下“欲助楚蜀,黃河有血淚”。三門峽大壩的建設,對於陝西來說不是如此嗎?
一個失敗的工程,給陝西帶來問題還不止如此,除了潼關,還有整個渭南地區,以前的移民問題,現在的水災問題……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沒有了表裡山河,潼關城什麼都不是。
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俗俚語,負暄問道。走向山林鄉野,探索身邊美景,感受民情風俗。歡迎關注,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