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作文的“米”從哪裡來?
本公衆號爲一線語文教師個人原創公衆號,所有文章均爲個人獨立撰寫,歡迎點擊上方的“水寒說語文”關注。
2024年第七十九期(總第849期)
【按】本文首發在《作文素材》雜誌中考版第10輯上,作爲卷首語出現。轉回到我自己的公衆號上來,留下一個發表的印跡。
應試作文的“米”從哪裡來?要從日積月累中來。這個道理易懂,實踐卻難。每個學生似乎都清楚“櫻桃好吃樹難栽,不灑心血花不開”,然而輪到自己頭上時,又常常幻想天上掉餡餅,妄圖一口吃成個胖子。
【正文】
中考作文爭取拿滿分,或者確保拿高分,可以說是每個考生的願望。那如何能實現這個願望呢?大多數考生的第一想法是要學好各種作文技巧,可實際上技巧只是第二位的,只是怎麼寫的問題。如果寫什麼都還沒想好,那就談不到怎麼寫的問題。
正所謂“巧婦難爲無米之炊”,那考場作文的“米”要從哪裡來呢?
有同學可能會想到平時準備幾篇作文,然後考試時套上去,這也是很多人習慣的應對考試作文的方式。然而,這種方式有一個極大的弊病,當你手裡只有有限的幾篇作文時,套作可沒那麼輕鬆,甚至可能會陷入某種思維的誤區,總覺得自己準備的作文剛好和考試作文相吻合。
比如,北京市中考,曾經考過這麼一個作文題:
有考生寫了凝聚信心,寫體育加試時如何保持信心,通過一千米跑體測。然而信心是一個抽象概念,寫凝聚信心相當難,這是自己給自己挖坑,甚至要給自己埋上的節奏,當然不容易拿高分。實際上這個題目最容易寫的是凝聚智慧和力量,寫如何與他人合作,克服困難,取得成功。但很遺憾,寫凝聚信心的同學大概率沒有儲備這樣的素材。
這就有一點兒像你只會西紅柿炒雞蛋,只會尖椒土豆絲,而且你手裡也只有這些材料,考試時卻讓你做個麻婆豆腐,當然就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了。那該如何避免陷入這種尷尬的境地呢?最有效的辦法,莫過於日積月累,要隨時隨地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記錄下來,考試時,根據作文題目的要求,把這些素材拿出來,做一點兒剪裁加工,就可以輕輕鬆鬆應對了。
那如何做好積累呢?最要緊的是不要有極強的功利心,老想着這個素材能不能用在考試中,而是隻要看到了,聽到了,有所思,有所感,就隨手記錄下來。隨着你認知水平的提升,慢慢地就能從這些看似平常的素材中挖掘出不尋常的意義來,就能很自然地將其應用在考試作文中了。
說一千,道一萬,應對考試作文,一定不要想着學一個什麼絕招,如靈丹妙藥一樣,可以包治百病。最有效的辦法,還是笨辦法,“功夫在詩外”,積累的功夫下到了,考場作文拿個高分,那簡直是小菜一碟。
我的視頻號,持續更新中,歡迎關注。最近開始講《古文觀止》的公益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了公衆號、視頻號,來聽一聽。
歡迎關注我的新書《用減法教語文》,書中有很多能夠反映我的教育思想的鮮活課例。具體內容可以點擊下面的文章鏈接:
之前還寫過另外一本書:《減法教育》,具體可以參見下面的文章鏈接:
圖片來自網絡,如涉版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分享,若公衆號轉載,請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