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臺獨受限 鄭麗君主導軟臺獨

(圖/本報系資料照)

賴政府宣佈的第一波人事規畫中,以卓榮泰爲閣揆、鄭麗君爲行政院副院長和潘孟安爲總統府秘書長的佈局,折射出得票率只有4成的少數總統的謹慎心態─亦即非爲政風格和思想理念高度契合者不用,以謀核心決策圈的同頻共振。而賴清德當選並宣佈退出新潮流運作後,亟欲自組一班新的國王人馬,跳脫蔡英文所溫存8年的派系平衡舊慣之野望,也已躍然紙上。

尤爲人矚目的是,賴清德日前在悼念鄭南榕的活動中,自揭幾項執政要務,包括通過反省、檢討過去發生的事件,「進行社會改造與國家重建」、「洗滌每個人的人生」,並以此建立社會韌性、喚起民衆覺醒,抵抗「不同勢力對臺灣社會的影響」,進而達到他念茲在茲的所謂「守護主權」目標。

如此看來,一個跨越多個部會和單位執掌的「轉型正義、建構國族論述暨打擊認知作戰」的意識形態總體架構,很可能將由鄭麗君總綰兵符。和過去多見的財經專業副閣揆不同,鄭麗君昔日的主政試驗田在文化領域;其個人長年的執着,則傾注於臺灣歷史的「再發現」和以公民民族主義爲基底的共同體意識塑造。

可預見的是,若按照賴清德揭櫫的路線入手,以反省、聚焦歷史舊案爲線索,繼續清算國民黨舊日體制履痕,爲抵禦「下一個外來政權」提供情緒感召和集體行動的養料,並以打擊認知作戰等由作爲公權力驅動的張本,那麼,一組至少將橫跨教育部、文化部、黨產會、檔案管理局、各公立博物館、圖書館、公營媒體及文化總會等半官方實體的集體行動,料將由鄭麗君以副閣揆的高度和行政資源來調度和驅動。

過去從扁政府到蔡政府,轉型正義工程多以檔案解密公開、恢復政治案件受難者名譽、家屬和遺族賠償及學術界的研究爲主,形式相對靜態,對社會情緒的感染力有限。

未來若在鄭麗君的主導下,舉凡大衆出版、網路影視音、劇場、獨立音樂、電影、遊戲、書店等各類型態的創作和通路,都可能在政府獎掖機制下,大舉介入從白色恐怖到太陽花等臺灣各類現當代歷史題材的書寫、再製和傳播,使臺灣社會今後的共同記憶和情感共鳴更進一步聚焦於島嶼本位,並與1949年以前的中華民國史乃至於與中國史及中華民族情感更加脫鉤,甚至視之爲敵體。

縱有深入瞭解「中國」之需時,亦以周旋、對抗、解構霸權,或打造抗中的國際紐帶爲出發點;同時,也進一步地掏空國民黨在新一代選民心目中的歷史合法性基礎。

基於對美方將延續「蔡英文路線」的承諾和民進黨國會席次不足的現實困囿,賴清德的任期內或許很難在修憲、修改旗徽歌或《兩岸關係條例》等重要法制層面,對兩岸法理現狀進行激進的衝撞。然而,「硬臺獨」雖稍掩旗鼓,從文化教育、新聞傳播、展覽節慶等公共歷史敘事入手的「軟臺獨」,卻可能馬力全開、深耕易耨。

即使美方目前對法理層面的「硬臺獨」仍持不支持立場,但對於文化、思想和論述領域的各類「軟臺獨」作品卻鮮有置喙,還很可能有樂見其成的心態。此類操作的產出,也很可能再藉書展、影展等國際平臺,形成以獨派思潮爲內核的文化外交突圍。

凡此種種,本已對國民黨相當不利的情感天平,不僅將更大程度地擺盪在新世代選民心中,並將回截遭柯文哲奪食的年輕選票。在兩岸的面向上,也將塑造和鞏固出一套與「中國」更加疏離、陌生和對立的新的政治正確,給兩岸關係的後續埋下未知的潛雷。(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