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爲何無法被阻止

6 月 18 日美股收盤,英偉達以約 33352 億美元市值首次登頂全球第一。

英偉達市值突破 1 萬億美元一共花了 24 年,從 1 萬億到 2 萬億美元花了 8 個月,從 2 萬億到 3 萬億美元只花了兩個月 —— 之後只過了兩週,它就成全球最值錢的公司。

其實美股剩下的 5 家萬億美元市值公司裡,有 4 家都是英偉達的大客戶,同時它們又全都是英偉達的競爭對手、自己研發 AI 芯片。

其中只有蘋果對英偉達的依賴度最低,早年它們合作有過不愉快,現在蘋果的自建數據中心裡使用了自研的 Mac 芯片(M2 Ultra)。但不用性能強得多的英偉達芯片的後果是,蘋果只能訓練和推理參數量較小的模型,當用戶需求不能被滿足時,需要將任務轉交給 ChatGPT 等第三方模型。

根據《新皮層 NewNewThing》的粗略推算,如果最終市場上訓練出 100 個 GPT-3.5 級別、50 個 GPT-4 級別、10 個 GPT-5 級別的大語言模型,和 10 個 Midjourney 級別的圖像生成模型,以及 20 個 Sora 級別的視頻生成模型,大約需要 630 萬枚英偉達 H100 芯片。差不多是英偉達過去一年 H100 出貨量的 4 倍。

推理的算力需求還要高得多,尤其是如果類 Sora 視頻生成模型的技術和市場更加成熟,其推理需要的算力和顯卡數量可能是前述訓練需求的數十倍甚至百倍。

如今英偉達的毛利率超過七成,淨利率超過四成,比奢侈品裡溢價最多的愛馬仕還要高。

企業做生意比消費者買東西理性和現實得多,這樣的市場規模和利潤率會讓所有競爭對手拼命追趕,也會讓所有客戶想方設法尋找替代品,甚至不惜自己做。芯片設計也不像光刻機的進入門檻那麼高,Arm 提供了設計工具和藍圖,臺積電解決了最重資產的生產製造,沒有競業協議的硅谷提供了可以自由流動的人才,這個領域的競爭已經非常充分。

黃仁勳曾在年初的一場論壇裡說,英偉達面臨的競爭比地球上任何公司都激烈,它們甚至還積極幫助正在想方設法替代自己的客戶,並向他們透露英偉達接下來的芯片路線圖。

即便如此,這場圍繞英偉達的狙擊還遠沒有成功。跟英偉達差距最小的競爭對手 AMD,雖然旗艦芯片 MI300X 已經在單個芯片的性能和製程工藝都達到甚至超過英偉達水平,但依然敗在了軟件生態和連結帶寬等領域。

英偉達的優勢來自更早、更專注地研發前沿技術,用黃仁勳自己的話說,在很早期就進入一個沒有客戶的 “0 億美元市場”,併爲此投入數十億美元。英偉達花了二十年發明並不斷改進編程模型 CUDA,建立起龐大的開發社區生態。高速互聯技術 NVLink 則形成另一條隱形護城河,可以讓多個 GPU 更快且高效地協同處理複雜任務,大幅提升計算效率。

本月初,Google、微軟、Meta、思科、英特爾、AMD、博通、HPE 八家科技大廠聯合推出 NVLink 的開源替代方案 UALink。

遠在臺北參加 COMPUTEX 大會的黃仁勳在接受採訪時不以爲意,強調 NVLink 已經推出到第五代,而 UALink 還只是個提案,至少數年內都不會威脅到英偉達。(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