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短信接連“轟炸”消費者,爲何能繞過手機攔截?
廣告短信氾濫,令人煩惱不已。雖然許多人已設置攔截或選擇拒收,仍有短信僞裝成驗證碼,繞過攔截“轟炸”消費者,成爲營銷頑疾。
隨着電商平臺促銷活動增多,這些短信不僅羣發,還能精準識別人羣,如加購、收藏或購買過商品的顧客。商家如何精準發送廣告短信?監管部門應如何應對?
電商營銷短信僞裝成驗證碼
繞過手機“垃圾短信”攔截系統
不少網友反映,他們短時間內收到了大量來自電商平臺的廣告短信,與其他短信不同的是,這些廣告都“僞裝”成了包含四位數字或字母的驗證碼。正是這些帶有“驗證碼”字樣的短信,繞過了手機系統對廣告短信的攔截。
△網友收到的廣告短信被識別爲驗證碼
記者複製短信中的文本,打開某購物平臺後,果然出現了“雙十一超級紅包主會場”的界面。
記者撥打該平臺客服熱線求證,對方表示官方不會通過短信發送此類驗證碼:“我們平臺最近確實有‘雙十一’的活動,但並沒有下發過類似這樣的短信,一般我們會在平臺內部直接通知用戶。有些商家可能會通過短信告知他們店鋪的活動。”
對於非官方發佈的短信爲何能鏈接至相關頁面,記者試圖詢問平臺方,但截至發稿尚未得到迴應。
“一旦瀏覽過某店鋪,就會被標記”
廣告短信可精準識別目標人羣
除了那些“僞裝”成驗證碼的短信,還有大量廣告短信在“雙十一”期間被集中發送。
記者調查發現,網絡上有很多教程,指導商家如何精準發送廣告短信,短信羣發軟件、相關指南等更是隨手可得。
某售賣這類教程的商家稱,可通過羣發電商短信來獲得客源,“一旦你瀏覽過某個店鋪,就會被標定爲特定人羣,商家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挑選人羣。無論你是否購買,很快就會收到商家發送的信息。”
此類廣告短信不僅是羣發,還可以精準識別人羣,例如向購物車中留有商品的顧客、曾經收藏或購買過商品的消費者發送,而電話號碼可以通過此前購買記錄或者邀請顧客加入會員等方式收集。銷售教程的商家表示,一旦圈定好目標人羣和條件,系統就會自動篩選出結果。
商家羣發短信違法成本低
專家建議:協同治理 樹立典型案例
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明確規定,未經消費者同意,經營者不得向消費者發送商業性信息或者撥打商業性電話。
電信行業分析師付亮表示,此類廣告短信氾濫的問題根源在於,數據監管方和廣告監管方分別是工信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根據《廣告法》和《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未經當事人同意發送互聯網廣告的,由有關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爲,對廣告主處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然而,監管部門在海量數據中如何確認廣告是否獲得當事人同意,成了不小的難題。付亮介紹,無論是電信運營商、工信部門還是市場監管部門,都難以直接獲知哪些短信是經過用戶允許的,哪些未經允許。在註冊會員時,用戶可能無意中默認選擇了“接收”。
即使用戶選擇了“拒收”,仍有商家通過更換號碼繼續發送短信。付亮表示,這種做法違法成本很低。此外,很多商家認爲,在“雙十一”期間發送了短信,等到“雙十二”再次發送時,由於時間跨度長,用戶很可能已經忘記了之前的拒收請求。
付亮介紹,“運營商沒有處罰權,工信部門的處罰權僅限於號碼使用權,並不涉及商業廣告行爲的處罰。如果某個號碼騷擾過多,可能會通過局部停機或停止發送短信功能來實施一定程度的制裁。”
付亮建議,想要徹底根除違規短信廣告,需要多部門聯動打通信息壁壘,形成一些經典案例,也方便各地執法部門借鑑。“要抓典型的商家和營銷公司,即發送廣告短信的公司,對其進行立案處罰。通過樹立典型案例,打通各個環節,爲未來的執法提供一定的參考。”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