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智庫:以軍在加沙使用AI是“目標錯位”

參考消息網7月8日報道 英國皇家三軍研究所網站7月4日刊發題爲《以色列國防軍在加沙使用人工智能:一個目標錯位的案例》的文章,作者是諾亞·西爾維亞。全文摘編如下:

儘管人工智能(AI)擁有優化和改善軍事目標處理的潛力,但以色列軍方在加沙衝突中對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與其說追求的是精準度,倒不如說是速度。

以色列對加沙的戰爭已持續近9個月,幾乎沒有什麼話題像以色列的目標處理機制——尤其是外界報道的該國對多個人工智能系統的使用——那樣始終存在爭議。在出現有關“福音”系統的最早報道後,筆者就指出這樣的模型在目標處理週期中只能發揮較爲有限的作用。不過,後來關於“薰衣草”等模型的報道挑戰了許多先入之見,並引發關於人工智能在以軍決策中所扮演角色的更多擔憂。

在加沙,以色列擁有任何現代戰區中最密集的情報網之一。加沙武裝分子缺乏任何真正意義的防空系統,從而聽任(不管是以色列的還是非以色列的)有人和無人飛機進行幾乎不間斷的監視,獲取大量電子和通信情報。其他情報收集形式包括衛星成像、地面部隊傳遞作戰信息以及來自西方政府的各種情報。結合通過幾十年監視積累的巴勒斯坦數據檔案,以軍擁有在現代戰鬥環境下近乎完美的情報。

一旦準確的數據得到彙集,分析人員將從中尋找可操作的情報。武器設備的衛星圖像、視頻片段中顯示的敵人面孔以及特定無線電信號的位置等,都是可以進行目標創建的情報實例。

在目標得到確認後,它將要麼被添加到一個目標庫中以便進行監視並予以打擊,要麼被沿指揮鏈向上報告以便制訂打擊計劃並獲得批准。打擊實施平臺包括髮射空對地彈藥的有人和無人駕駛飛機,儘管計劃人員在理想情況下會從多種手段中進行選擇,包括地面火力或使用輕武器的精確定點突襲。

任何空襲或行動都要求進行事後評估,以便釐清得失和經驗教訓。戰鬥損失評估將判定此次打擊是否成功清除了目標,同時分析人員將進行附帶損害評估,以確保在未來打擊中對平民進行更大程度的保護。自動化模型可以執行其中一些評估任務,對有關本次打擊的情報進行分析,以便爲指揮官和分析人員提供深刻見解。這些見解隨後將被輸入到目標處理週期的“處理”和“分析”階段,從而形成一個反饋迴路。然而,在缺乏一種“在崗培訓”的情況下,由於其偏差和失誤被無限重複,一個模型不僅無法使自身能力不斷得到精進,反而有可能隨着其漂移的增加而變得更差。

人工智能在目標處理過程中的使用並非天生缺乏人性,但這個問題取決於模型的訓練、測試和使用方式。就以色列國防軍而言,似乎顯而易見的一點是,以軍對系統的使用並非爲了優化目標處理,而是爲了擴展和加速其目標處理週期。(編譯/曹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