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溝通對話教禮貌
偶然中聽到家長在稱讚別人家小孩嘴巴好甜好有禮貌,並責怪自己孩子見到人都不會打招呼,感覺是大人沒教好,結果孩子理直氣壯的問「我又不認識他,爲什麼一定要主動打招呼?」家長頓時不知如何辯駁,只能跟孩子說這是每個人都應該要有的基本禮儀。
想想自己也是從小就被要求看到長輩要主動打招呼,纔是有禮貌的行爲,相信多數孩子也是在這種教養文化中,建立要有禮貌的道德觀,接着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感受到有禮貌纔是符合多數人期待的行爲模式,進而強化了這個行爲習慣。至於爲什麼主動跟長輩打招呼纔是有禮貌,恐怕也是大家從不會去想的問題!
對長輩或對不熟的人打招呼,表面上是一種禮貌的行爲,背後代表的應該是對長輩的尊重和關心,大人不難理解這兩種社會行爲的必要性,但對小孩來說,大概只會對自己真正在意的人表達尊重和關心,也不理解那對人際關係建立的影響。因此,除了規範和要求,透過溝通引導孩子理解此行爲的意涵和作用,應該更能讓孩子接受。
禮儀和道德的價值觀,是經過長期社會文化薰陶或教育傳承的結果,有一定的穩定性和習慣性,當個人有不同想法時,通常會受到壓抑或指責。然而現今社會演變的速度太快,加上國際間的交流刺激密切,許多傳統的文化價值觀都受到衝擊,僅用傳統禮俗來約束,容易受到年輕人的挑戰和排斥。
或許用不同的演繹或引導方式,透過更多對話,才能被理解和認同,進而被接納成他們的價值觀。當然,有時在相互對話的過程中,大人也會發現需要自我調整,理解和接納孩子的價值觀,才能更有效的與孩子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