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土地整治關鍵一招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目前進入全面推進階段,要因地精準施策,以點帶面提升整治整體效能;推動要素集聚,以“土地整治+”爲基礎拓展發展模式;夯實資金基礎,探索形成資金投入多元化格局。

自然資源部日前印發《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指南(試行)》,在總結前期試點經驗基礎上,提供了推動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優化佈局具體指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核心是以土地整治撬動鄉村全要素髮展,通過統籌田、水、路、林、村等綜合治理,推動城鄉要素雙向流動,釋放農村土地潛能,培育鄉村振興動能。

近年來,部分鄉村地區耕地碎片、土地利用低效、生態功能退化、特色風貌逐步喪失等問題顯現,單一要素、單一手段的土地整治模式已無法適應農村發展現實需要。

與此前“頭痛醫痛、腳痛醫腳”的治理思路不同,此次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一項空間治理活動,強調以國土空間規劃爲依據,在一定區域範圍內,統籌推進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生態保護修復等,提升空間功能與價值,助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一方面,通過對農用地集中連片整治、質量提升和生態化改造,提升耕地保護水平,推動實現農業現代化;另一方面,聚焦存量土地盤活,綜合運用耕地佔補平衡、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解決農村產業用地難題,進一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在歷經多年試點後,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目前進入全面推進階段。如何更好以土地整治關鍵一招激活鄉村振興滿盤棋?

因地精準施策,以點帶面提升整治整體效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強調空間全要素,並非攤大餅式均勻着力,而是要找準治理槓桿的精準發力點,從而撬動其他要素的發展活力,實現多點開花。從試點經驗看,不同區域發力側重點各不相同。如上海、浙江等地注重整合零散地塊、優化空間佈局,強化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用地保障,統籌產業發展空間;江西立足提升耕地質量,帶動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形成了十里生態河流、百處秀美村莊、千畝特色產業、萬頃高標農田的鄉村振興示範帶。

推動要素集聚,以“土地整治+”爲基礎拓展發展模式。妥善解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中的權屬調整難題是各項工作的基礎,要多舉措促進鄉村人地有效配置、土地權屬關係協同調整。在此之上,進一步引入特色產業,拓展農業產業鏈、經營鏈、價值鏈,創新探索“土地整治+”旅遊、文化、生態等發展模式,推動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資金變產業。同時,挖掘農耕文化和鄉村民居特色,兼顧改善村居環境和保留鄉村田園風光,留住鄉愁鄉韻。

夯實資金基礎,探索形成資金投入多元化格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資金投入大、回報週期長,目前資金來源主要爲節餘建設用地指標和新增耕地指標交易收益、整治形成產業用地的出租出讓收益以及地方涉農資金。各地要加大政策創新力度,統籌產業運營收入,探索建立跨週期回報機制,進一步增強社會資本投資吸引力。

此外,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與農民羣衆利益密切相關,要建立健全全流程羣衆參與機制和全方位權益保障機制,杜絕爲整治而整治、片面追求指標交易、損害農民利益等行爲。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紀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