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影視“放大鏡”聚焦蘇州好風光
□肖路
近日,備受劇迷期待的電視劇《北上》終於官宣定檔:將於3月3日起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檔,並於愛奇藝平臺同步線上播。截至目前,該劇在愛奇藝平臺的預約數已達159.3萬。蘇州觀衆對《北上》的期待尤甚,不僅因爲大運河蘇州段是主要取景地,裡面還會有大量的蘇州地道美食,呈現豐富的蘇州非遺民俗。
可以說,蘇州元素多到“潽出來”。從電視屏幕上刷到蘇州元素,電視劇《北上》不是第一部,早前一部熱劇《都挺好》讓蘇州火爆出圈,此後不管大屏幕還是小熒屏,不少蘇州元素也會不經意間走進大衆視野。對於蘇州觀衆而言,透過熒屏看到自己所處的城市街巷、再熟悉不過的風土人情,心裡的傲嬌感也會油然升起;對於其他觀衆來說,可能一部好劇會勾連起跟着取景地去打卡的嚮往。
“一部劇帶火一座城”,這樣的表述並不誇張,一些成功案例已經例證了影視作品作爲城市文化傳播載體的獨特價值。在注意力經濟時代,影視作品具有穿透圈層、跨越地域的傳播勢能。借力影視作品,把蘇州元素通過故事化、鏡頭感表達出來,這些文化符號更容易淌進觀衆心間,也更容易爲城市帶來流量。在流量時代,傳播力成爲城市文旅“出圈”的關鍵因素,如何用好載體傳播分享城市符號也是旅遊目的地建設的必修課。
作爲著名的旅遊城市,蘇州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2500年曆史積澱與現代化城市景觀的奇妙共生,爲影視創作提供了豐沃土壤。大運河的槳聲燈影、園林的移步換景、古鎮的小橋流水,皆爲自帶敘事張力的視覺語言,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讓蘇州成爲天然的攝影棚,蘇州獨特的文化肌理更是把地域特質以及城市的辨識度演繹得淋漓盡致,成爲蘇州區別於其他取景地的核心競爭力。
蘇州需要更主動擁抱影視創作,讓更多蘇州元素走上大小熒屏,走進大衆的關注與興趣中。讓蘇州元素常駐熒屏,除了要通過政策爲影視拍攝設立“綠色通道”,吸引更多劇組將蘇州作爲“第二製片廠”,更需要構建從場景供給到內容共創的完整生態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