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低估人性...
01元和十三年(818年),雪夜下蔡州的一代名將李愬,生了一場大病。
府中醫生用盡各種辦法,病情絲毫沒有起色。
一土郎中,自告奮勇上門來,說自己能治。
可一看,來人矮小瘦弱......長得歪瓜裂棗,形象甚是猥瑣;
再一問,名叫鄭注,家裡窮,靠四處遊方給人看病混口飯吃。
李家人一致認爲,就是個江湖騙子。
可眼見李愬就要蹬腿了,死馬當活馬醫吧。
還真別說,土郎中開上幾貼藥,李愬竟能下牀活動自如了。
李愬給鄭注掛了一個節度使衙推的閒職(也是有編制的):以後就當我私人醫生吧。
人一旦成名,不是聖人,肯定膨脹。
鄭注也不例外,開始作威作福,惹的各層大頭兵們忍無可忍,想把他趕走。
但直接去找李愬告狀,估計沒用,畢竟是人家的救命恩人。
於是,這些人攢了些錢,敲開了時任淮西監軍王守澄的大門。
監軍太監可是皇帝的代理人,應該好使。
王守澄也很有職業道德,收完了錢就去找李愬:“賣個面子給咱家,把人開了吧!”
可李愬死活不同意,反過來勸王守澄:“鄭注是個人才,您不妨試試跟他碰個頭,到時候不喜歡,您再趕他走,我沒意見。”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王守澄決定走個過場,見他一面。
見面說了什麼,史料沒記載,但鄭注揣摩人心的本事,肯定是有一套的。
一席談話過後,王守澄急匆匆趕到李愬府上:“鄭注,我要了!”
就這樣,鄭注站上了時代的風口......
02
元和十四年(819年),王守澄回京(長安),鄭注隨行。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二十七,唐憲宗李純暴死,太子李恆繼位,是爲唐穆宗。
李恆登基後,王守澄因功升任樞密使,掌握內外大權。
鄭注借勢一飛沖天,成了昭義軍節度副使。
03
唐穆宗是個短命鬼,當了4年皇帝。
太監們扶持李恆的兒子,16歲的李湛上位,是爲唐敬宗。
唐敬宗只知道一味瘋玩......玩馬球、打獵、愛看太監相撲......朝政一片混亂。
這對於王守澄來說,是個無比美好的時代。
但好景不長。
青壯宦官的代表人物——劉克明野心極大:這些老不死的,早就該挪窩了!
劉克明依葫蘆畫瓢,像樑守謙、王守澄幹掉唐憲宗那樣,幹掉了唐敬宗,然後扶持絳王李悟上位。
但劉克明還是嫩了點,他漏掉了最關鍵的一點:軍權掌握在誰手裡?
掌握在王守澄等“元老派”手裡。
結果毫無意外,劉克明被反殺。
唐穆宗次子、江王李昂意外撿漏,是爲唐文宗。
王守澄再升一級,成爲驃騎大將軍+神策軍右軍中尉(接樑守謙的班)。
04
唐文宗18歲,但少年老成,頗有人君風度。
他只讓人重新佈置了書房,然後擺上了一部大書——《貞觀政要》。
要追比的偶像是誰,不言而喻。
爲了邁進聖君行列,唐文宗第一步要乾的,就是誅殺宦官。
大太監王守澄首當其衝。
怎麼殺?
文宗找來同平章事宋申錫,商量。
宋申錫說,遍觀朝中諸人,吏部侍郎王璠忠誠可嘉,可託付大事,先讓王璠平調到京兆尹的位置上,再找機會向王守澄下手。
這個主意很不錯:
1、王璠平級調動,不會引人注目。
2、京兆尹是隻好黑手套——除了不掌京城軍權,整個長安的大事小情都得通過他,很方便打王守澄的黑槍。
可宋申錫千算萬算,沒算到人性......
05
在王璠看來,唐文宗也不過是個空架子,掌權的太監已經幹挺了兩個皇帝,還在乎多你唐文宗一具屍體嗎?
這場不對稱戰爭,皇帝沒勝算的。
禮貌接待完宋申錫之後,王璠腳不沾地的跑到了王守澄府上。
王守澄很憤怒,可文宗的計劃還沒啓動,不能直接廢了。
這時候,鄭注給老王出了一個陰損的主意:舉報(誣告)宋申錫,就說他意圖擁立漳王李湊做皇帝。
這麼做有什麼好處呢?
1、給文宗一個下馬威:你的人的一舉一動,時刻都在我的眼皮子底下。
2、引起文宗的懷疑:漳王李湊的人望也很足,宋申錫會不會看人下菜碟呢?
舉報成不成功,無所謂,反正宋申錫都不會被重用了。
果然,當王守澄將舉報信放在文宗的龍案上,文宗就意識到,自己還是操之過急了。
爲了打發王守澄,文宗叫全體宰相到中書省議事,商量對宋申錫的處理結果。
宰相們不相信宋申錫會吃裡扒外,但也不能維護宋申錫,畢竟太監誰都惹不起。
一番議論,宋申錫貶爲開州司馬,即日離京赴任。
至此,文宗第一次誅除宦官的行動,胎死腹中。
不過他沒有放棄,他還會策劃第二次......
《資治通鑑·唐紀六十》載:上與宋申錫謀誅宦官,申錫引吏部侍郎王璠爲京兆尹,以密旨諭之。璠泄其謀,鄭注、王守澄知之,陰爲之備。上弟漳王湊賢,有人望,注令神策都虞候豆盧著誣告申錫謀立漳王。戊戌,守澄奏之,上以爲信然,甚怒。守澄欲即遣二百騎屠申錫家,飛龍使馬存亮固爭曰:“如此,則京城自亂矣!宜召他相與議其事。”守澄乃止。是日,旬休,遣中使悉召宰相至中書東門。中使曰:“所召無宋公名。”申錫知獲罪,望延英,以笏叩額而退。
06
機會說來就來。
太和七年(833年),唐文宗得了家族遺傳病——風疾。
最嚴重的時候甚至不能說話。
王守澄便推薦鄭注進宮,給文宗治病,就是監視文宗。
可王守澄打死也不會想到,鄭注剛進宮,就反水了。
鄭注爲什麼要這麼幹?
還是人性。
升米恩鬥米仇。
唐文宗拍着胸脯跟鄭注保證,只要你幹掉太監集團,朕不吝嗇任何賞賜!
07
鄭注立馬給文宗推薦了自己的好朋友李訓,李訓也出身於王守澄的門下。
鄭注和李訓給文宗定下的計策是——溫水煮青蛙。
1、
解除神策軍左軍中尉韋元素、左樞密使楊承和、右樞密使王踐言的職務,趕去外地做監軍。
王守澄不會反對的,因爲這幾個太監,但都是他的政敵。
得知這個消息,王守澄果然十分暢快。
2、
過幾天,提拔老資格宦官仇士良爲左軍中尉。
這個,王守澄是不同意的。
因爲仇士良的乾爹吐突承璀,是王守澄他們殺的。這不是給自己的鞋底釘釘子嘛!
不過鄭注三言兩語就打消了王守澄的疑慮:前幾天不是踢出3個反對派嘛,正好拿過氣的仇士良當個招牌,收買反對派的人心。
這筆買賣,咱值!
3、
封王守澄爲左、右神策軍觀軍容使兼十二衛統軍。王守澄右軍中尉的位子,由魚弘志接替。
左、右神策軍觀軍容使兼十二衛統軍,在太監序列中已升至極品。
王守澄自然開心,沉浸在太監第一人的喜悅之中。
08
就這樣,
神策軍左軍一把手換成了仇士良,是王守澄的死對頭;
右軍一把手換成了魚弘志,是文宗的人。
王守澄空有一個觀軍容使的名頭,像被拔掉牙齒的老虎,迎來了他的結局:
太和九年(835年)十月初九,仇士良的女婿李好古,帶着一壺鴆酒來到王守澄府上,當晚送老王去伺候大唐的列祖列宗了。
李訓被拜爲宰相。
這個位置本來是鄭注的,但鄭注長得實在磕磣,只能讓給李訓,自己當御史大夫、工部尚書兼翰林院侍講。
09
解決了王守澄,鄭注和李訓開始謀劃下一局大棋:將宦官集團連根拔起。
可整個長安的軍權全在神策軍太監手裡。
鄭注的眼光一如既往的毒辣,找到了神策軍的唯一縫隙:管理京城治安的左、右金吾衛!
一番運作,鄭注的親信韓約成了左金吾衛大將軍。
但左金吾衛這點人,還不足以和神策軍抗衡。
怎麼辦?
鄭注和李訓開始互相污水,造成兩人不和的假象......
十月下旬,鄭注被踢出京城,赴任鳳翔節度使。
鳳翔是離長安最近的藩鎮。
很明顯,鄭注就是去鳳翔拉人頭,再找機會把太監們集合到一起,無差別屠殺!
10
具體的行動日期,定在太和九年的十一月二十一日。
可好死不死,就在前一天,發生了2件事:
1、鄭註失聯了!
2、扶風縣令韓遼竟然提前帶着大印跑到了武功!行動計劃會不會已經被太監集團得知?
李訓拿不定主意,進宮找文宗。
君臣二人商量了很長時間,決定:不等鄭注了,靠左金吾衛的人馬,先發制人!
11
第二天一早,中晚唐史上最魔幻的一齣戲的大幕緩緩拉開。
文宗一如既往的上朝,沒有一絲異樣。
韓約開始按劇本背臺詞:“昨天晚上,左金吾衛後院的石榴樹上忽然降下甘露,臣特來向陛下道喜!”
在古代,甘露被視爲祥瑞。
李訓慫恿文宗前去觀看,文宗順水推舟的同意。
爲了顯示對祥瑞的敬重,文宗讓李訓等人去確認一遍。
李訓回來上奏:“經臣等仔細查看,韓約是在扯淡!左金吾衛的石榴樹上根本沒有甘露!”
文宗讓仇士良和魚弘志等人,再去查驗,務必回奏實情!
就這樣,實權太監們被一起騙進了左金吾衛的大門。
仇士良和魚弘志還沒有察覺到事情有什麼不妥,一切都在李訓的掌握中。
可當仇士良來到左金吾衛的後院時,韓約卻掉了鏈子:大冷的天,韓約站在院裡,臉上竟然不停地往下滴汗!
反常!太反常了!
仇士良朝四周瞥了幾眼,這時,剛好一陣風吹來,將左金吾衛門廳的簾幕吹了起來。
裡面密密麻麻地站着持弓挎劍的甲兵!
不好!仇士良立即招呼上人,撒腿就往外跑。
韓約沒經歷過大場面,等他反應過來,仇士良早就溜遠了。
12
仇士良邊跑邊思考:現在最要緊的就是把皇帝抓在自己手裡!
他光速跑回含元殿,招呼神策軍:南衙(宰相辦公地)有變!皇上要立刻回宮!
扛起文宗的步輦就跑。
李訓知道要壞菜,一手抓住文宗的步輦,一邊高喊左金吾衛護駕。
步輦上的文宗應該是嚇傻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李訓被太監踹倒,眼睜睜看着文宗被裹挾進了內宮......
至此,大局已定。
接着又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屠殺......
13
仇士良直接派兵衝進南衙,一口氣殺了600多朝臣。
隨後下令關閉九門,搜索反賊,看誰不順眼,誰就是“李訓同黨”,一千多人無辜喪命。
李訓腦子轉得快,在神策軍封禁長安之前,換上青色官服,一匹快馬......逃往鳳翔與鄭注會合,路上被神策軍抓住,傳首京師;
訓知事不濟,脫從吏綠衫衣之,走馬而出,揚言於道曰:“我何罪而竄謫!”人不之疑。
至於鄭注,等他帶人趕到長安城下,城內早就雞飛狗跳,憑着手下500號人,是不能跟神策軍抗衡的,只能恨恨退回了鳳翔,準備再找機會“勤王”。
可在鄭注返回鳳翔之前,仇士良的一封密信已經送到了鳳翔監軍太監張仲清手上,指令只有一條:弄死鄭注。
這種事情,對於中晚唐的太監來說,太輕車熟路了。
鄭注被殺。
屍首吊在長安興安門上示衆3天。
然後被挫骨揚灰。
14
仇士良因“平叛有功”加官進爵。
文宗中興大唐的幻夢徹底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