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沒得打新冠疫苗 兒醫:做這事大降染疫變重症機率

幼兒沒得打新冠疫苗 小兒科醫:做這事大降染疫變重症機率。(示意圖/Shutterstock)

全臺疫情好不容易回穩,近日又因Delta病毒侵臺而蠢蠢欲動,使得疫苗接種策略被質疑。有醫師指:「BNT疫苗從學生先打絕對是錯誤政策!」另有醫師呼籲高端上場救援幼兒。目前的疫苗接種策略是什麼?爲什麼會被反對呢?反對的理由是什麼?

針對企業捐贈的輝瑞BNT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於8月31日時宣佈:第一優先提供給12~17歲學生施打,18~22歲的年輕人則爲第二優先。

然而這一項決定,讓原本已經打過第一劑AZ疫苗,期待混打BNT疫苗當第二劑的中老年族羣失望。陳時中當時的說法是,在有限的疫苗下,以廣泛打第一劑、提升整體社會防護力更重要。

簡單說,目前的疫苗策略是拉高全民第一劑涵蓋率,而非加快高風險族羣接種第二劑疫苗的腳步。不過近日因爆發長榮3機師和其中1名機師兒子全染Delta病毒,新北市私立幼兒園的傳播鏈也擴大、證實也染Delta病毒,質疑疫苗策略有誤的聲音也開始出現。

臺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說,打一劑疫苗對Alpha病毒的防護效果好,但對Delta就不成立,還可能喪失對於重症和死亡的保護效果,第一劑疫苗恐怕等於白打。

此外,也有網友在社羣媒體發表文章,道出幼稚園小朋友的父母大多是還未施打疫苗的「疫苗孤兒」,文章引發討論。確實,幼童父母的年齡多爲30~40歲,剛好落在還沒打疫苗,或纔剛打了第一劑AZ疫苗的範圍內,可能抗體還未產生。

(示意圖/Shutterstock)

●BNT疫苗先打學生?醫:錯誤政策

擁有中西醫雙證照的醫師翁銘佑,他長期關注國內外新冠疫情。他指出,BNT疫苗讓學生先於中壯年施打,絕對是錯誤政策,這會讓臺灣到貨有限的疫苗施打在相對無用的地方,對Delta病毒的「社會韌性」也會減少,將導致社會封鎖時間延長,有更多經濟上的受害。

翁銘佑這麼說的原因是,18歲以下的青少年染疫後風險極低,只有少數因罕病或疾病高風險的人需要施打。若疫苗先給學生打,是爲了阻止Delta病毒傳播,那他認爲這期待錯誤。

翁銘佑解釋,Delta的R0值(基本傳染數)高達6~7,疫苗對Delta的防護力薄弱;最近也有報導指出,打疫苗後的突破性感染病毒量和自然感染相去不遠。

翁銘佑再補充,研究發現,抗體濃度在疫苗施打後3~5個月會迅速下降,必須認清現實:面對Delta,不可能有羣體免疫。所以,當疫苗抗體衰退後,留下的只剩免疫記憶性和重症防護力,而最需要的這羣人正是容易引發重症的族羣。

「所以疫苗施打的重點不是學生,而是學生的年長家人。」翁銘佑說,國際的疫苗施打策略以「重症減災」和「維持社會功能」爲主要目的,例如英國完全依照年齡和罹病高風險族羣施打,美國則以警消醫護和社會運作工作者先打,但「絕對沒有國家是先打學生。」

「我希望能讓更多民衆瞭解,當下的工作應該是努力讓重症率高的族羣打滿第一劑,還有很多青年中年民衆尚未接種疫苗,他們纔是會影響社會正常運作的重要分子,」翁銘佑說道。

●蛋白質疫苗安全 醫籲加速幼兒人體試驗

「在兒童還沒有新冠疫苗可打之前,家長可帶全家大小先接種流感疫苗,有效降低染疫的感染率、住院率、和插管率,」茂盛醫院小兒科醫師陳思穎呼籲道。而國內流感疫苗可望在10月全面開打。

另一方面,也有小兒科醫師跳出來建議,此時不如加速高端疫苗的幼兒人體試驗。

茂盛醫院副院長、小兒科醫師簡佳裕表示,古巴日前宣佈用該國之國產疫苗從2歲幼兒開始施打,成爲世界上第1個施打年紀最小的國家。需要關注的是,古巴的國產疫苗和臺灣的國產高端疫苗一樣,都尚未獲得WHO的認可。

然而,我國成年人對高端疫苗的反應冷淡,傾向選擇國外mRNA疫苗。不過mRNA疫苗因爲過往不曾施打在人體身上,還來不及經過長期研究與測試,對後續的影響性及副作用尚無所知,理論上施打的風險比蛋白質疫苗高。

簡佳裕指出,國產高端疫苗屬於「次單位蛋白質」疫苗,全球經過幾10年的施打,都很平順,少有藥物過敏案例。兒童可施打的各類疫苗,例如B肝疫苗,也多屬於蛋白質疫苗,足以證明蛋白質疫苗的品質和安全性。

新北市近日發生幼兒園羣聚感染事件,簡佳裕建議,政府應比照古巴,力促高端疫苗加速幼兒、甚至是兒童和青少年的人體試驗,也可考慮幼兒劑量減半(減少佐劑的作用)的方式,以提高國內兒少的病毒防護力,好讓家長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