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流淚拍下導彈襲擊!黎巴嫩華商爲難民提供“中國炒飯”

從黎巴嫩邊境通往敘利亞的火車“一票難求”,難民睡在車站度日。即使是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公立學校、廢棄樓房、廣場地標等已經成了避難所……

黎以衝突加劇二十餘日,黎巴嫩難民人數上漲至百餘萬。越來越多人在戰火中流離失所,被迫離開黎巴嫩尋求安定生活。

戰火中,從黎巴嫩起飛的中東航空(受訪者供圖)

10月8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介紹,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已經安排兩批次共215位中國公民,分別搭乘輪船和包機從黎巴嫩安全撤離,其中包括三位香港居民和一位臺灣同胞。

協助本次撤僑行動的中阿文化商貿交流促進會會長趙穎,卻並不在回國名單裡。在黎巴嫩生活二十餘年,她和十餘個華人家庭選擇繼續留守在黎巴嫩。他們也成了大家最大的牽掛,“安不安全?”“生活受到哪些影響?”……

連日來,潮新聞記者採訪了三位仍在黎巴嫩的華人華僑和中國遊客,他們的親歷也正是黎巴嫩當前局勢下普通民衆的生活縮影。

醫院血庫缺血,

公立學校住滿了逃難的人

學校、超市、健身房和家,構成了黎巴嫩華人趙穎當前四點一線的生活。

10月1日,中國政府組織先後兩批撤僑時,僑居貝魯特23年的趙穎決定留下來。既是因爲自己所在的地區暫時相對安全,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丈夫孩子無法離開,她要在這裡陪着他們。

10月8日,潮新聞記者聯繫到趙穎時,她正在爲第二天孩子的開學做準備。她們一家生活在貝魯特北部的一處高地之上,戰爭尚未波及。那些尚未回國的華人華僑大概有十幾人也都居住在安全區內。

貝魯特“安全區”景象(受訪者供圖)

但絕對的“安全區”是不存在的,趙穎也無法預料未來戰爭會如何發展,她只是儘量維持當前的生活節奏。“高地上的不少人已經選擇移民,以前熙熙攘攘的街道也變得稍顯冷清。”趙穎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非安全區的死傷消息不斷傳到趙穎的耳中。“我司機的父母就住在貝魯特南郊,那裡是被轟炸最嚴重的地方,家裡的房子已經被夷爲平地。而他們的鄰居,就在回去看一眼店鋪的功夫,被導彈炸死了。”趙穎說,每天都能在各種媒體上看到大量死傷的消息,醫院血庫也缺血,非常悲慘。

難民驅車涌向貝魯特的國際機場(受訪者供圖)

戰爭讓趙穎感到最焦慮的還是孩子的學業。“公立學校的課程已經全部停掉了,校舍全部用來接收難民。我的孩子在私立高中上學,之前也一直是上網課,昨天問卷調查後,說是可以去學校上課,但要家長自己送過去。很多家長不願意孩子跑出去,很害怕會有危險。”趙穎說。

身爲中阿文化商貿交流促進會會長的趙穎,一直致力於中阿國家的文化經濟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她告訴記者,不少人向她抱怨經貿方面的影響,貨物沒法到達貝魯特港口、黎巴嫩客戶聯繫不上、支付通道受阻等等。“很多人的貨物生產出來,都不敢往這邊運,客戶也不敢簽收,商貿完全是停滯的狀態。”趙穎說。

在貝魯特,不少人正在急售房產。“貝魯特南部的房子,比如一棟三四層的別墅,還帶着院子和很大面積的土地,可能都賣不了兩三萬美金。就算在貝魯特的安全區,現在房價大概也跌到了之前的60%-70%。”趙穎說。

像趙穎一樣留下來的還有華人褚悅(化名),她丈夫是黎巴嫩人,已經在黎巴嫩中北部港口城市阿姆希特生活了5年。她告訴記者,因爲孩子學校在貝魯特機場旁的山上,而山下的區域是以軍轟炸的重點,基於安全考慮,學校之前一直是停課狀態。

“另外,周邊的物價沒有明顯上漲,這個區域內大家的生活狀態還好。但有些地方不能去了,比如南部老家,現在正是橄欖成熟的季節,往年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在老家摘橄欖榨油,現在那邊很多房子已經被炸燬了。”褚悅說,自己丈夫也有親戚家住在南部,夜裡遭到以軍的導彈攻擊,全家六口人全部遇難。

在趙穎提供的某華人家屬在貝魯特南部拍攝的一段影像中,記者看到荒涼的街道上空無一人,瓦礫、碎石、大火佈滿主幹道,不少倒塌樓房的斷壁殘垣上留有數不清彈痕,以前的家已不成家的樣子。

中國遊客距導彈爆炸點僅數百米

在一枚枚炮彈的猛烈爆炸下,貝魯特的防空警報頻繁響起,遠處警笛聲連綿不斷……

正在黎巴嫩旅行的海南人小謝,距離最近的一次導彈爆炸,僅僅數百米。“眼前的建築和草地燃起大火,升起滾滾濃煙。”這一幕讓小謝驚愕不已,而更令他徹夜難眠的,是盤旋在黎巴嫩上空的以色列飛機和伴隨一整夜的救護車急促的呼嘯聲。

黎巴嫩貝魯特一處遭以色列導彈襲擊(受訪者供圖)

在黎巴嫩直擊戰爭的真實一幕,小謝顫抖地拿起手機,記錄下一幕幕悲情。“我一邊拍,一邊情不自禁地流眼淚。”小謝介紹,北京時間10月6日晚,他從伊朗坐飛機抵達貝魯特,整個航班只有三名乘客。

“一下飛機看到黎巴嫩民衆都在往外逃,很多人在機場等航班,很少有人會主動來黎巴嫩。”小謝走在貝魯特街上,一路所見的景象和他朋友在今年7月來時拍下的照片,有着明顯區別——部分房屋受損,一些難民在貝魯特市中心廣場、雕塑等地標性建築附近支起帳篷,作爲臨時避難點。

貝魯特市中心一處難民聚集地(受訪者供圖)

“看到街上的車,都往機場、敘利亞方向開。一些豪車被遺棄在路邊,車主已經撤離。”小謝說,從豪車、商業街可以看出貝魯特民衆比較富有。但這些都停留在戰爭前的“繁華”,如今滿地的難民,很難再讓人將其與“富足”關聯。

抵達黎巴嫩的第一天,小謝還遺憾獲悉,他最翹首以盼的巴爾貝克羅馬神廟遺址——一座擁有超過2000年曆史的宏偉建築,世界上最大、保存最爲完好的羅馬神廟之一,其附近竟遭遇了導彈襲擊。“黎巴嫩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建築、景點,正在戰亂中失去該有的價值。”小謝爲此深感痛惜。

一位黎巴嫩老人,在得知小謝的遊客身份後,還向他道歉:“對不起,給你帶來不好的體驗。”

截至記者發稿,小謝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已經待了三天,他感受最深的是黎巴嫩民衆的勇氣和信心——在炮火轟鳴之際,黎巴嫩旅館老闆給予他溫暖的擁抱,讓他不要害怕;路上乞討的難民兒童,在接受幫助時只要食物,不肯收錢……

小謝探訪貝魯特難民營(受訪者供圖)

原本黎巴嫩是中亞旅遊環線必不可少的一站,風光秀麗,景點豐富。而當下,一片片廢墟附近只剩下匆匆而過的行人,就地而睡的難民,以及開到路中央的坦克和日夜巡邏的軍人。

盡綿薄之力,

讓黎巴嫩難民吃上“中國炒飯”

在貝魯特濱海大道,沿線幾公里的路邊都是支起的簡易帳篷,因戰爭而逃難的人居住在這裡,吃了上頓沒下頓。

還有不少涌入貝魯特的難民,有些甚至沒有帳篷,在路邊、在校舍內席地而睡。

在黎巴嫩經營中餐館的浙江人明哥看到如此景象,心生憂慮——再過幾天,黎巴嫩將迎來雨季,他擔心,這些難民的安置或成問題。

明哥在黎巴嫩已有20餘年,這是他第一次看到如此多難民。繼黎巴嫩尋呼機爆炸事件以來,做好炒飯、炒麪,讓兒子將這些送到難民營,成了明哥每週的習慣。“能幫一點是一點,總不能見死不救。”明哥說。

明哥爲難民營送去的食物(受訪者供圖)

趙穎建立了一個“黎巴嫩華人羣”,大家在羣裡爲需要幫助的華人提供援助,也爲當地的黎巴嫩難民盡一些綿薄之力。

“之前撤僑的時候,很多事情都會在羣裡相互通知,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常常連續工作七八個小時,看着他們那麼辛苦,我們也做點溝通聯絡等能做的事情。”趙穎說,當地的華人華僑也給難民捐款捐物,把自己的舊衣服、毛毯等物資拿出來,分享給路邊逃難的黎巴嫩人。

這幾天,在防空警報“瘋狂”的呼嘯聲中,小謝特地探訪了貝魯特多個難民聚集地,這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看到特別絕望的民衆,還有在戰爭中受傷的孩子,每個普通人都在期待迴歸正常生活。”

“到處是廢墟和難民,滿大街的崗哨和運兵裝甲車,讓人無法相信這是曾經的中東小巴黎。”小謝說,在戰火中受傷最深的是孩子,能從他們充滿淚水的眼裡,看到對戰爭的厭惡。

在路上得知黎巴嫩難民缺食物,小謝特地在便利店購買了一些物資送去。在貝魯特一處黃色建築的難民營,小謝剛進去便看到很多失去家園的孩子。他把麪包、水給他們,有些媽媽看到可以領取食物,也帶着孩子擁上來。

此刻,戰火正真實地降臨在他們身邊。連日來,黎巴嫩連續遭受以色列空襲,天空中升起一片片巨大黑色“蘑菇雲”,遮掩了往日的陽光,民衆們日夜祈禱和平這一刻到來。

潮新聞 記者 吳越 朱高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