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臺灣十信案氛圍?學者籲關注大陸中小銀行倒閉問題

臺灣1985年發生十信風暴。圖爲當時十信債權人抗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陸經濟風險持續累積,致理科技大學國貿系副教授張弘遠14日在「2024年中國大陸經濟風險與國際挑戰論壇」上指出,他認爲大陸中小銀行倒閉問題非常嚴重,現在的金融風險氛圍很像臺灣當年「十信案」前後,如果以臺灣經驗借鑑,大陸官方應該拿出足夠信用貨幣,由政府快速承擔,或是讓有資源的地區來去分擔這些資產。

張弘遠對本報表示,當年十信案,臺灣的解決方式其實是讓當年的公署行庫去分擔債務,快速吃下壞帳,然後結束掉其營業,把資產轉移負債轉移由國家來賠償。而且這個過程出手需要很迅速。

回到大陸現況,張弘遠說,如果往最壞狀態推演,假設美國大選由川普勝出,對中國採取更嚴厲的貿易政策,很有可能轉變爲金融戰。非常有可能導致中小銀行、地方債務與房地產三個板塊的連鎖反應,形成完美風暴。

張弘遠稱,目前大陸貨幣政策有效性正喪失,人行行長潘功勝將政策重點放在支持實體經濟,因此就現況看來,中小銀行連鎖倒閉的風險十分值得注意。

經濟學人此前報導,截至6月24日的一週內,有40家大陸小銀行消失,被大銀行吸收或解散,這跟過去貸款增長迅猛、風險控制不力,及房地產市場低迷等因素有關,外界擔憂大陸金融體系正出問題。

十信案爲臺灣發生在1985年的金融弊案,臺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簡稱「十信」)理事主席、時任立法委員的蔡辰洲超貸放款,以存戶儲金操作財務槓桿,被指控侵佔、背信與僞造文書等罪名,引發擠兌潮而陷入營運危機,該案重創投資人信心,導致數十家企業面臨破產,進而打擊當時政府威信,最終由合作金庫全面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