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資本浮出水面,提前佈局中國市場,華爲用不上市的方式對抗

尤里·米爾納

文 | 天南星

編輯 | 東方芙昕

當外資資本鏈條浮出水面,以出價高、少干涉的策略提前佈局中國市場,意圖通過股權掌控企業走向,華爲的獨立姿態無疑成爲一道堅固的屏障。

在猶太資本背後的深度佈局中,不少中國科技巨頭已經被資本力量“潛伏掌控”,而華爲卻始終堅持自主經營,以內部持股抵禦外資的干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華爲

科技進步中的鬥爭與獨立

過去數年,隨着國際格局的變化,西方國家對中國的高新技術發展設下層層壁壘,從市場準入到關鍵技術供應鏈的掐斷,不一而足。

首當其衝的華爲,面對技術封鎖、出口禁令等種種打壓,不僅沒有屈服,反而在逆境中崛起。這家企業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一個堅定的信念——關鍵技術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面臨巨大的外部壓力之下,華爲迅速轉變策略,全面發力自主研發。無論是芯片設計領域的加速佈局,還是操作系統領域的創新突破,華爲全體員工齊心協力,夜以繼日地鑽研技術,誓將被限制的領域化作新的突破口。

圖片來源網絡

這種拼搏精神和科技報國的情懷,最終將華爲推上了全球技術創新的舞臺,也讓其成爲中國科技獨立的象徵。正是這份自主創新的執着,才使得中國在高科技領域逐步擺脫對外依賴,逐步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完整生態鏈。

例如,面對美國的芯片斷供危機,華爲快速推動自有芯片的研發與製造,推出了麒麟系列芯片,成爲國產替代的重要力量。與此同時,華爲的5G技術也在全球範圍內遙遙領先,打破了由少數國家長期主導的通信技術格局。

華爲麒麟芯片9010

爲了擺脫對海外操作系統的依賴,華爲傾注心血研發出了鴻蒙系統,爲中國及全球用戶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和希望。

這一系列突破不僅彰顯了技術實力,更向世界傳遞了一個信號:中國高科技領域有能力不受制於人,並且可以在覈心領域裡持續創新和深耕。

華爲在國際市場上的成功與崛起,也難免觸動了某些資本的敏感神經。在科技競爭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華爲屢屢成爲打壓的對象。

圖片來源網絡

尤其是以美國爲首的部分國家和資本集團,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試圖遏制華爲的步伐,試圖通過經濟制裁、關鍵技術斷供等手段來削弱其競爭力。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對華爲供應鏈的全面封鎖,特別是對核心芯片技術的限制,力圖切斷其發展的“血脈”。但令人意外的是,這些極端的措施非但沒有讓華爲倒下,反而成爲其變革和創新的催化劑。

信息來源:新京報 2019-05-23《美國“封殺華爲”商務部:反對動用國家力量打壓中國企業》

鴻蒙系統的問世與資本暗潮

今年10月,華爲自研的原生鴻蒙操作系統正式發佈,成爲科技界的一大焦點,也在全球掀起了不小的輿論風波。作爲中國首個自研的移動操作系統,鴻蒙的發佈標誌着中國在移動操作系統領域實現了真正的自主突破。

多年來,移動操作系統領域幾乎被兩大國際巨頭壟斷,而鴻蒙的誕生無疑是對這一格局的重大沖擊。這個操作系統不僅意味着中國在高端技術領域邁出重要一步,也讓全球看到,中國的科技實力不僅停留在硬件層面,更已延伸至軟件系統的核心領域。

每日經濟新聞 2024-10-22《華爲原生鴻蒙HarmonyOS NEXT正式發佈 餘承東:1.5萬個原生應用和元服務已上架》

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發佈,不僅爲中國用戶帶來了新的選擇,還爲中國科技企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生態平臺。

但同時,鴻蒙的發佈也立即在網絡上引發了不小的爭議。負面輿論接踵而至,種種“愛國綁架”“價格虛高”的標籤迅速出現。在社交媒體上,關於鴻蒙的討論中夾雜了各種質疑之聲,一些評論甚至質疑華爲是否將愛國情懷“捆綁”銷售,以擡高產品定價。

這些表面上來自普通網友的聲音,表面上似乎是個人的看法,但背後似乎隱約有更深的力量在操控。

網傳羣聊截圖

鴻蒙的發佈,表面上是中國企業的一次技術創新,但從某種角度看,鴻蒙的誕生和推廣也觸動了國際資本的一些敏感神經,尤其是一些長期依賴既有生態和操作系統的資本集團。

輿論的迅速發酵,或許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外資對這一改變的深層次牴觸。

資本意圖與華爲的堅定拒絕

猶太資本在全球範圍內的佈局深入而廣泛,尤其在中國科技行業,也早已插足多年。

DST中國投資佈局

猶太資本,尤其是以貝萊德、先鋒等巨頭爲代表,通過持股、收購等方式大規模介入中國的高科技企業,其目的是利用資本的力量掌控企業的關鍵決策層。

猶太資本的介入方式極具“隱蔽性”,往往通過少數股權而非完全控制權來實現影響力。尤里·米爾納的DST投資風格便是典型一例。

貝萊德

DST通常採取“出價高、不要決策權”的手法,以快速獲取京東、小米等多家中國企業的股權。

這種投資策略頗具誘惑力,不少公司難以拒絕高額投資帶來的資金優勢,也正因此,DST在短短几年內便掌握了中國互聯網行業中多個知名企業的股份。

圖片來源網絡

與其他科技巨頭不同,華爲始終堅持獨立運作,對外資持有高度警惕。任正非帶領下的華爲採取了截然不同的經營策略,始終堅定不讓外部資本染指企業的核心架構。這種選擇不僅是基於對資本本性的深刻認識,更是一種對技術主權的守護。

任正非曾表示,資本雖然能夠帶來資源,但資本背後“逐利至上”的本質往往會干擾公司發展的初衷。外資進入後,企業發展方向、技術戰略可能都將逐漸被資本力量牽引,這將導致企業的理想和創新精神被逐步削弱。

任正非

因此,華爲不僅堅持不上市,更採用了內部員工持股制度,通過員工股權綁定,確保公司發展不受外資影響。相較於藉助外資發展的企業,華爲將公司控制權牢牢掌握在員工手中,既減少了外資的潛在干涉,又保證了企業發展的一致性與獨立性。

正是這種“獨立、穩健”的經營理念,使得華爲能夠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在全球資本激烈角逐的當下,科技企業的獨立性往往成爲衡量其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指標。

任正非

而華爲憑藉穩健的自我發展路徑,避免了被外資掌控命脈的風險,成爲科技行業中少見的堅守獨立性的典範。

由於這一決策與國際資本的擴張方向截然相反,華爲也因此屢屢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許多與華爲合作的企業逐漸成爲外資打壓的對象,不少媒體在不同場合頻頻出現抹黑、貶低華爲的言論。

甚至在網絡上,關於華爲的各種不實謠言也常見諸報端。但任正非帶領下的華爲始終不爲所動,堅定守住企業獨立性的“上甘嶺”,以保障公司自主發展和中國高科技產業的未來。

信息來源:中國基金報 2024-07-26《大舉增資!貝萊德基金出手了》

對於華爲而言,這份堅持不僅僅是對企業經營方式的選擇,更是對科技領域獨立自主的捍衛。任正非深知,資本力量一旦干涉,企業的核心理念與技術方向往往會被迫改變。

因此,他將“守住華爲”作爲一種信仰,認爲華爲有責任保護中國高科技行業的未來。而正是這種堅韌和強硬,使得華爲在資本侵蝕全球科技行業的背景下,依然能夠保持自我,保持中國科技發展的獨立性。

任正非

結語

如今,華爲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企業,而是中國自主創新和科技自信的象徵,它代表着一種自力更生、堅持自主研發的精神。

它的崛起向世界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號:中國科技品牌不僅在迅速成長,更將用創新實力在全球市場上發出自己的聲音。這種民族自信的逐步積累,正在讓中國的科技形象從“製造”向“創造”不斷轉變。

圖片來源網絡

可以說,中國科技品牌的崛起並非偶然,而是無數科技工作者和企業不斷探索、創新的成果。在華爲這樣的企業引領下,中國品牌的全球之路將更加堅定,逐步打破傳統技術壁壘和市場封鎖,迎來屬於自己的廣闊天地。

無論未來的挑戰多麼複雜,中國科技之光都將以不可阻擋的姿態,閃耀在全球市場的每一個角落,爲世界帶來新的可能和更多選擇。

信息來源:澎湃新聞 2019-05-21《任正非稱不會讓外面資本進華爲:資本貪婪本性會破壞理想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