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連鎖品牌一夜關停,這品類真到“寒冬”了?

作者 |餐飲老闆內參 七飯

赤阪亭一夜關停

討薪爭議不斷

近日,“赤阪亭歇業關閉”的消息持續引發熱議。內參君查看了北京、杭州等地的門店信息,大多是歇業關停狀態。

伴隨着歇業關停消息,還有“拖欠公司數月,員工討薪無門”等消息在社交媒體傳播,稱“公司已經拖欠他們四五個月的工資,多次求助無果,更讓人絕望的是,公司近期變賣設備,導致他們討薪無望。”

一夜關停,外加一地雞毛,留下的不止是惋惜了。

2005年,赤阪亭在上海開出首店,算下來,快20年的日料老牌子了。巔峰時期,門店遍佈上海、北京、江蘇等地,直營門店數超40家,主營炭火燒肉、鐵板燒、精緻日料。

2019年開始轉型,靠和牛放題吸引消費者,聚焦M9和牛,推出298元和398元的放題業態,因此被不少顧客稱爲“日料自助天花板”。

到今年,“日料自助天花板”的體驗感不在,社交平臺吐槽不斷。“工作日中午去吃,要了6片三文魚,想要再加時說備貨不夠,要留給後面的人”,“398/人,菜品比之前縮水了至少10%,這次是要什麼沒有什麼,牛舌沒有,壽喜肥牛沒有……”。

這樣的運營狀況早已暗示了閉店的結局。

日料閉店潮“洶涌”

精緻餐飲成閉店中心

赤阪亭的關停或許不該放在精緻餐飲的領域討論,而是迴歸到整個日料品類。今年似乎是日料的“多事之秋”。

9月底,杭州知名餐飲品牌“山葵家”多家門店關門,不只是杭州,重慶、紹興、西安、成都、福州等地的山葵家門店也都有閉店消息傳出。與閉店消息同時出現的,依舊是消費者、供應商的維權。

日料品類重鎮上海,有業內人士提到,很多品牌都在勉強維持,營業額下降了30%以上,有些客單價比較高的品牌,營業額直接對半砍。

還有不少門店,直接倒閉。像開在上海外灘27號羅斯福公館的知名日料鮨心和,2000元左右的高檔Omakase,降價下依舊沒啥起色,在6月份低調關店。

此外,創立於1999年的小山日本料理,新天地店也在7月底閉店。

此外,還有不少城市的知名日料品牌相繼關停,如杭州的萬島日本料理鐵板燒自助餐、廣州的蘭鰻居酒屋等等。閉店潮正在不同城市、不同價位的日料品牌中不斷蔓延。

日料“好賺錢”的時代徹底結束

精耕細作纔有未來

日料品類的衰敗,是從2023年8月開始,日本啓動了核污水排海計劃。當日,中國海關總署宣佈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爲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一下子澆滅了消費者的日料消費慾望,日料品類進入了長期的低迷期。

當然,這只是開端。隨着經濟形勢的改變,“高高在上”的日料日子更加難熬。原本打着日本進口食材的品牌在暫停日本水產品進口後,紛紛稱食材產自中國,安全感有了,價值感卻沒了。

隨後消費者慢慢發現,不少日料店的小菜如海藻、蛤蜊都是預製的,拉麪是有湯料湯包的,鰻魚可能只是後廚簡單烤了烤。這些認知可能來自電商平臺或者線下商超。

當消費者慢慢對用餐環境和服務“免疫”後,日料的價值感體系就全面崩塌,食材、服務和環境,日料唯一剩下的路就是餐飲最終的路徑,性價比,也可能是質價比。

因此,我們看到日本平價壽司品牌“壽司郎”在國內快速開店,已經開出了80多家店。200款菜品,包括藍鰭金槍魚壽司、生三文魚等,每盤價格10元起,最高不超過28元,憑藉着這樣的高性價比,進入北京的首店一天排隊1500桌。

越來越多的日本品牌反向出海,如日本餐飲巨頭東利多旗下的日式拉麪連鎖品牌“寸屋拉麪”,4月份在上海開出中國首店,不少日本餐飲集團對中國餐飲市場躍躍欲試。

雖然依舊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但他們同薩莉亞一樣,經歷過餐飲業的三高時期(高增長率、高淘汰率、高死亡率),經歷過“槍林彈雨”,有着更充足的實戰經驗,勢必會對當前的平價日料品類帶來衝擊。

一波又一波的連鎖日料品牌關店,似乎在宣告一個小時代的結束,日料餐廳好開好賺錢的日子徹底過去了,消費者的認知在增強,信息差正被打破,日料品類如所有品類一樣,迴歸到精耕細作的運營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