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正在傳染 英美研究:年輕人為什麼都過得不快樂?
全球各國好不容易走出新冠疫情陰霾,時下年輕人卻深陷一場「憂鬱大流行」,憂鬱症、焦慮症等心理疾病纏身。示意圖,與新聞當事者無關,圖片來源/Ingimage。
全球各國好不容易走出新冠疫情陰霾,時下年輕人卻深陷一場「憂鬱大流行」(epidemic of unhappiness),憂鬱症、焦慮症等心理疾病纏身。年輕人爲什麼普遍不快樂?這個趨勢將如何影響經濟發展?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知名經濟學教授布蘭奇弗勞爾(David Blanchflower)日前接受美國財經雜誌《巴倫週刊》(Barron’s)專訪,多年來致力研究職工「幸福指數」的他表示,當代青年心理健康欠佳,精神狀態整體而言比過去的青年來得更糟糕,而這個趨勢對經濟發展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極爲深遠。
布蘭奇弗勞爾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社會學學者布萊森(Alex Bryson)近期針對美國青年的心理狀態進行一項研究,數據顯示23歲女性當中,有12%自認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心理狀態不好的日子」(bad mental health day)。反觀2011年,25歲以下的女性當中僅5%認爲自己的心理健康欠佳。
布蘭奇弗勞爾指出,這種趨勢不僅限於年輕女性,年輕男性也普遍面對同樣的問題,只是「女性的情況更糟」,受教育程度愈低的人也更有可能出現心理疾病。此外,現有數據顯示,「憂鬱大流行」不僅影響美國青年,英國青年也深陷相同的困境。
「我之前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人的一生當中的『幸福指數』是呈馬蹄形的。人到中年,絕望感和心理壓力都會達到巔峰。年輕人是快樂的、中年人是不快樂的,而年長人士一旦步入退休年齡就會重拾快樂。其他世代的人依舊如此,但年輕人的心理健康彷彿一夜之間就完全崩塌了,」布蘭奇弗勞爾說。
社羣平臺、失業、疫情難辭其咎
時下年輕人爲何揹負着這麼沈重的心理負擔?布蘭奇弗勞爾坦言現在就要找出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其實還有些言之過早,但目前能夠肯定的是美國在2011年前後發生某些事件,「從本質上改變了當代青年,尤其是女性羣體」。
布蘭奇弗勞爾表示,自己最初認爲新冠疫情很有可能是造成「憂鬱大流行」的罪魁禍首,但數據顯示這個趨勢早在2011年便有跡可循,新冠疫情只是加劇了本就存在的問題。
若要追溯2011年前後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就不得不提全球金融危機、青年失業率不斷攀升的問題。
2010年4月,美國青年失業率突破20%大關,而就算成功受聘,年輕人所獲得的薪資和待遇也普遍不如他們預期,徹底改變了未來幾代年輕人的就業前景。
此外,各種社羣平臺近10年開始盛行,年輕女性更容易因此出現「容貌焦慮」的情況,同儕之間的競爭壓力也被放大,可能是導致年輕人心理健康亮起紅燈的原因。
有鑑於此,無論是社羣平臺、高失業率,或是長達近三年的新冠疫情,都分別給年輕人帶來一定程度的心理壓力,無論何者都難辭其咎。
憂鬱不根治,國家發展恐受限
年輕人心理健康欠佳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同時也牽動着經濟發展命脈。
「這樣的趨勢會導致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發展潛力下滑,」布蘭奇弗勞爾指出。因爲受心理疾病所擾的人,一生當中所賺取的總薪資低於其他人,個人消費能力因此長期無法提升,長遠來看就等同於一整個世代的人無法有效推動國內消費。
此外,人生不順遂的年輕人結婚生子的意願也普遍較低,愈來愈多人選擇不組建新家庭,就表示民衆對房屋的需求也會跟着下跌,對美國國內房地產市場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巴倫週刊》針對研究結果向布蘭奇弗勞爾提問,詢問市場及投資者是否有能力協助扭轉眼前的局勢?布蘭奇弗勞爾迴應道,全美不少地方都面臨專業心理疾病治療師短缺的問題:「資方可以多多投資從事心理治療相關工作的公司,幫助他們研發或尋找適合的對策。」
以實際行動幫助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或許需要整合更多資源投入,徹底根治這場「憂鬱大流行」。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本文出自2023.11.11《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