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5萬元討回72億市值股權?寒武紀因股權激勵糾紛狀告前CTO

《科創板日報》1月22日訊(記者 郭輝) 寒武紀追討其前CTO樑軍千萬股權一事在市場發酵。

寒武紀前CTO樑軍於1月21日通過個人社交平臺透露,寒武紀對其提起訴訟,要求以合計約5.2萬元的價格,轉讓其持有的合計約1152萬股寒武紀公開發行的A股股票。該案件將於本週四(2025年1月23日)在北京市海淀法院開庭。

《科創板日報》記者於1月21日傍晚以投資者身份向寒武紀證券部方面確認並瞭解到,正如樑軍所述,上述信息確切。

寒武紀作爲2024年A股股價“漲幅王”,以最新一個交易日(1月21日)收盤價625元/股計,其1152萬股對應市值已高達72億元。

面對寒武紀的追討,樑軍則在2024年10月發起了對寒武紀的反訴,並要求賠償42億元股權激勵損失,其稱按照陳天石簽署的入職意向文件,相關股權激勵屬勞動報酬。

寒武紀:樑軍離職至今 拒不配合按約轉讓股權

根據寒武紀此前公告顯示,樑軍在寒武紀上市前後,通過數次股權激勵,經員工持股平臺間接持有寒武紀股票。其中在上市前,樑軍對寒武紀股東北京艾溪科技中心(有限合夥)的出資額共計5.26415萬元,佔北京艾溪科技中心(有限合夥)出資額總額的37.60%。股權穿透後間接持有寒武紀的權益比例爲2.88%,約有1152萬股。

在上市後,寒武紀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共授予樑軍10萬股限制性股票。根據《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等規定,樑軍離職後已獲授尚未歸屬的限制性股票8萬股,不得歸屬並作廢失效。

按照寒武紀方面此前的說法,樑軍離職後,根據樑軍與寒武紀上市前簽署的股權激勵相關《持股計劃》等文件約定,樑軍持有的上述出資額,應按照實繳成本加算年利率5%利息的回購價格進行轉讓。據此粗算,寒武紀方面回購價格不超過10萬元。

寒武紀證券部工作人員1月21日表示,“實際上樑軍在2022年初離職至今,一直沒有配合辦理股權轉讓相關手續。”

樑軍於2022年3月從寒武紀離職。彼時,寒武紀相關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樑軍與公司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公司未來發展方面,尤其是產品廣泛落地以及搶抓機遇期上,而樑軍可能是想在技術方面進行更多投入和鑽研。

據瞭解,樑軍2017年加入寒武紀,其與寒武紀創始人陳天石同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並與陳天石、劉少禮、劉道福等人爲寒武紀核心技術人員,同時樑軍擔任該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技術官。

在加入寒武紀之前,樑軍曾就職於華爲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在樑軍加入寒武紀並擔任CTO後的第一年,寒武紀與樑軍前東家華爲,在手機終端芯片業務上展開了IP授權合作。

樑軍曾反訴寒武紀42億元賠償 稱其股權激勵屬勞動報酬

根據樑軍在昨日(1月21日)的公開發聲,其以陳天石簽署的樑軍入職意向書當中的約定爲由,認爲相關股權激勵屬於勞動報酬。

爲此,樑軍在2024年10月還對寒武紀提起勞動爭議訴訟,要求寒武紀賠償其股權激勵損失,約合人民幣42.86億元(小k注:價格根據2024年1月2日至起訴時寒武紀股票最高價372元)。不過該起勞動訴訟尚未確定是否已被法院立案。

國浩律師(北京)事務所律師鄭升豪接受《科創板日報》採訪時表示,股權激勵的法律意義,與公衆通常理解的“員工工資”概念不完全一樣。前者是民事合同關係,而後者則是屬於勞動關係。

“雖然股權激勵在財務上可能計爲勞動者的薪酬,但在當下的股權激勵糾紛中,股權激勵是否屬於勞動爭議存在分歧。”鄭升豪律師表示,虛擬股權如增值權、分紅權屬勞動報酬,一般視爲勞動爭議;實股如股權、限制性股票,則屬於股權爭議,法律上屬於民事法律關係,而不受勞動法約束。

因此,對樑軍而言,能否以勞動爭議相關的辯訴理由,應對前東家寒武紀的追討或贏得所謂股權激勵損失賠償,仍需呈現更多證據。

據寒武紀日前發佈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4年度實現營業收入10.7億元至12億元,較2023年同期相比將增長50.83%到69.16%;同時,預計2024年歸母淨利潤虧損3.96億元到4.84億元,與2023年度相比虧損將收窄42.95%到53.33%。

寒武紀在2024年Q4的歸母淨利潤預計在2.40億元到3.28億元之間,系其歸母淨利潤歷史首次實現單季度轉正。目前寒武紀最新市值約爲2700億元。

股權激勵對上市公司高管而言,向來有“金手銬”之稱。豐厚激勵的另一面,還有一系列複雜的限制性條件。

比如,股權激勵歸屬條件通常會對公司業績規模、增幅、市值、技術研發指標等內容進行約定。

另以寒武紀此前制定的《股權激勵計劃》規定爲例來看,激勵對象離職的,包括主動辭職、因公司裁員而離職、合同到期不再續約、因個人過錯被公司解聘、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或聘用協議等,自離職之日起激勵對象已獲授但尚未歸屬的限制性股票,均不得歸屬,並會進行作廢失效處理。

截至2024年年底,科創板股權激勵廣度分別爲72.46%,已超過滬深主板過去18年來的激勵廣度。

榮正集團董事長鄭培敏表示,科創企業是人力資本密集型行業,股權激勵制度已不是可有可無的奢侈品,而是科創企業生產關係中的“必需品”。預計A股市場的股權激勵政策體系將迎來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爲上市公司提供更爲有力的市值管理工具。